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許多哲理。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重視孩子的道德品性養成,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才會讓孩子形成深入生活、自律管理、合作共贏,勇於實踐的品行,最終實現自主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一、深入生活,建立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注入蓬勃的內在學習動力。

一個人沒有天生就會的事,都是從很小,甚至孩童時代就開始不斷學習,不斷的模仿的。家長要引導孩子深入生活,接觸社會,觀察世界,與日常生活、現實社會親密的互動,讓孩子建立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應重視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思想道德意識的培養,也就是要孩子認真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參與必要的傳統節日、本地域的風俗民情活動,注入蓬勃的內在學習動力。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二、自律管理,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一個人面對問題"會不會"不是關鍵,"做"與"不做"是態度,付諸於行動才是根本。那麼,家長應讓孩子學會自律管理,遵守規則,依循法度成為習慣,從而真正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能力;還要遵守基本的社會道德和制度,富有責任心和正能量。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拉拉手、交朋友/我的好夥伴"的內容,從中適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調動孩子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另一方面又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三、合作共贏,學會擇友交友相處的良好意識,與友一起成長。

與人合作的付出,必然會有收穫,這收穫有時是隱性的,有時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人的一生可能帶來巨大影響,只是自己還沒有覺察到而已。家長就引導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自主地處理自己事情以外,要能與人合作,乃至幫助他人、讓孩子知道"各得其所","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交友策略,學會找好夥伴,與夥伴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分享、一起合作,享受交往中的樂趣,從中學會"交益友,勿交損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的擇友交友相處的良好意識,朋友之間要互相關照,對朋友應該雪中送炭,關鍵時刻能顯出朋友的價值,以解決朋友相處時出現或存在的問題,才能與友一起成長,成為具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感召力和領導力的"人"。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四、勇於實踐,增長自己的能力,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沒去落實;不要有太多的理想沒法實現,這就容易給人生留下遺憾。家長既要讓孩子經過學習擴展視野,又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與體驗歷練。面對要做的事或學習任務要讓孩子勇於承擔,不要逃避,不如靜下心來,坦然的接受,並想辦法應對,直至有所收穫。這也就讓孩子在歷練中豐富自己的閱歷,在為人處世中展現自信從容,能勇敢嘗試和堅持,增長自己的能力,最終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五、自護自救,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家長還要加強孩子安全意識的培養,讓孩子學會自護自救,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認識"安全第一"的重要性。譬如: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孩子能應急向老師、大人呼救、以及撥打"110"、"112"、"119"等應急求救電話,以便能及時應付與處理遇到的安全問題,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有了安全意識,才能決定孩子的行為,良好的行為決定孩子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決定孩子的素質,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為孩子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總的來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長久之計,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培育,得以接續、繁衍和傳承,才能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奉獻!

重視孩子的品行養成,激發其求知慾,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教育##教育那些事#

#學問分享官#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