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地處波羅的海東岸,位於蘇聯西北角上。和中亞五國,高加索三國一樣,都是前蘇聯解體出來的三個國家。地理上將波羅的海以東、芬蘭灣以南的國家劃在東歐,實際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各方面都算是北歐國家。

從緯度來看,北歐五國最南部的丹麥,比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更靠近南方。從語言來看,愛沙尼亞可視為芬蘭語的方言,差異非常小,拉脫維亞也屬波羅的海語種,與芬蘭語、瑞典語很接近。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都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是如此。其他文化習俗也更接近北歐國家,而不是斯拉夫系的東歐。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總面積約17.5萬平方公里,比我國貴州省稍小。從18世紀到20世紀,俄國曾統治三國達兩百年之久,但俄國通過移民等手段同化本地人,遭到三國強烈抵制。一戰後三國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曾取得獨立地位。不料三國只獨立了二十多年,二戰時再次被蘇聯佔領。

1989年,蘇聯解體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了爭取領土的完整,也為了擺脫俄羅斯的統治,波羅的海三國抱團,宣佈若俄羅斯動武,三國將互相進行軍事援助。

1989年8月23日,三國進行了一次示威活動,約有200萬人手牽手,跨越三國領土,連成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史稱波羅的海之路。此時三國總人口約為700萬,當天工廠停工,學生停學,算上後勤組織人員,三國以舉國之力舉行了手拉手活動。

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牽頭組建獨聯體,波羅的海三國就拒不參加,其他前蘇聯國家則沒有這個膽氣,格魯吉亞則是因領土衝突在2008年才退出獨聯體。

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聯手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一、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陸上鄰國只有東側的俄羅斯與南側拉脫維亞兩個,北部與芬蘭、西部與瑞典隔芬蘭灣和波羅的海相望。

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共享里加灣,愛沙尼亞佔據里加灣出口薩雷馬島、希烏馬島這兩個最大的島嶼,戰略位置比較好。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與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隔著一個芬蘭灣,距離不到80公里。歷史上愛沙尼亞受瑞典影響也比較大,塔林到斯德哥爾摩的直線距離也不過約370公里。如果在塔林與赫爾辛基之間畫一條直線,就能將芬蘭灣攔腰隔斷,對俄羅斯聖彼得堡出海航線形成致命影響。

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之間,是以湖泊為界的,北部為楚德湖,南部為普斯科夫湖。兩個湖是相通的,只因兩湖相交處狹窄,所以分別命名。納爾瓦河流出楚德湖,向北匯入芬蘭灣。楚德湖面積2611平方公里,兩湖面積相加超過3555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五大湖,比中國的鄱陽湖要大,對愛沙尼亞這種小國來說可謂浩瀚大海。

愛沙尼亞從蘇聯獨立時,在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都與俄羅斯有領土糾紛,後來愛沙尼亞放棄了爭議領土。總的來說,與併入蘇聯之前比,愛沙尼亞北部失去一塊土地,南部則失去整個普斯科夫湖及相關陸地。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愛沙尼亞是蘇聯十五國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俄羅斯的兩倍有餘。愛沙尼亞進口和出口總額最大的國家,都是芬蘭灣對岸的芬蘭,可見受芬蘭影響之深。

二、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地理上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面積6.46萬平方公里,比中國寧夏稍小,也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人口約191.9萬,同樣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

與很多沿河而居的民族一樣,拉脫維亞也有一條母親河道加瓦河。道加瓦河,發源於瓦爾代丘陵,上游稱為西德維納河,流經俄羅斯、白羅斯和拉脫維亞,進入波羅的海的里加灣,總長度為1020公里,平均流量678 立方米/秒。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道加瓦河穿過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流入波羅的海里加灣。里加緯度比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塔林、聖彼得堡要低兩三度,而且地處波羅的海腹心,氣溫比前幾個港口稍高。再加上道加瓦河長達一千多公里,是波羅的海第一大河,在滔滔河水衝擊下,地處入海口的里加是個不凍港。歷史上里加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里加灣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北岸屬愛沙尼亞,南岸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在芬蘭灣,人口也集中在塔林附近。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是里加灣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約63.26萬,約為全國人口的1/3,又位於道加瓦河出海口,盡得地利之便。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二戰中拉脫維亞是德國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戰區,戰後拉脫維亞男女比例嚴重,非官方統計達到1:3。現在過去這麼久,拉脫維亞仍是世界男女比例最低的國家,約為46%:54%,女人比男人多8個百分點,排世界第一位。

1991年蘇聯解體時,拉脫維亞總人口中,本地人佔比雖然還是第一位,但已下降到49%,而首都里加的本地人比俄羅斯人還少。後來不少俄羅斯人因沒有公民身份或受到排擠而離開,時至今日,拉脫維亞將本族人比例提升至62%以上,而且比例仍在上升當中。

三、立陶宛

立陶宛,面積約6.53萬平方公里,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的。人口約280萬,也是三國中最多的。

立陶宛與另外兩國情況不同,這個地區是芬蘭控制的極限位置,因此立陶宛受到北歐的影響較小,而與陸地上的波蘭、德國、白羅斯有較深的聯繫。

立陶宛最長的河流是內穆納斯河,發源於白羅斯的山區,注入庫爾斯灣。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位於內穆納斯河的支流內里斯河上。維爾紐斯距白羅斯邊境只有幾十公里,立陶宛並不像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那樣,將首都建在海邊。波羅的海國家中,瑞典、芬蘭、丹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首都全部都在波羅的海旁,而且是本國最大海港和最大城市,德國、波蘭、立陶宛的首都雖然也有大河流過,但並不在波羅的海旁邊。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立陶宛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卻只有約90公里,是一個陸地屬性比較強的國家,歷史上立陶宛的擴張,也主要在陸地上。

內穆納斯河緩緩向西流,卻並沒有直接注入波羅的海,而是經過庫爾斯灣進入波羅的海。庫爾斯灣面積約16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僅3.8米,是個淡水湖。

庫爾斯沙嘴隔絕庫爾斯灣與波羅的海,這個沙嘴長98公里,其中立陶宛佔52公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佔46公里。沙嘴最寬約3800米,最窄僅400米,唯一的缺口在北端,寬度僅500米左右。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蘇聯解體後,立陶宛東部並不與俄羅斯接壤,卻因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立陶宛西南部與俄羅斯就接壤了,而且是共享庫爾斯沙嘴和庫爾斯灣。

庫爾斯灣唯一的出海口,位於北端,早在普魯士時期就建了港口默默爾,那時候整個庫爾斯灣都屬於普魯士(德國),現在立陶宛也興建港口克萊佩達,這是立陶宛第三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

庫爾斯灣在俄羅斯沒有出海口,對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影響特別大,俄羅斯的船隻從庫爾斯灣出去,還得經過立陶宛的水域,開過克萊佩達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