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玉米是一种粮饲兼用作物,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品种之一,也是许多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玉米产量并不高。自2004年以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通过持续开展玉米高产潜力研究,7次刷新了我国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提出了“密植增穗、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利用全程机械化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7次刷新了我国玉米单产最高纪录。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呢?

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一、区域的选择

玉米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尤其是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东华北春玉米种植区,西北春玉米种植区,为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在这三大玉米主产区中,以西北地区的新疆玉米主产区产量最高,增产潜力最大,平均亩产都在550公斤以上。其次要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是获得高产的前提。

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二、品种的选择

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品种是关键,一定要选育适应性好,耐密植,抗倒抗病,稳产高产玉米新品种,李少昆研究员在2020年玉米超高产栽培中,选育的玉米品种有MC670、中单111、中单8812等11个品种,这几个品种单产均超过每亩1500公斤。

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三、超高密度栽培

选择耐密、抗倒品种,高密度种植,提高收获穗数;通过增穗,实现增产。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种植密度最高达到8600株每亩,单穗粒重192克。

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四、确保一播全苗

在玉米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种衣剂拌种,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提高整个群体的整齐度,在西北地区可采用高环境压力滴水出苗,不但省水省事,方便管理,又能确保一播全苗。

七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五、提高抗倒、抗病能力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就是大风和暴雨,导致玉米发生倒伏和病虫害发生严重。采用水肥与化控相结合的抗倒、防衰为核心的高质量群体调控关键技术,构建玉米高产理想株型与密植,确保玉米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发生倒伏和病虫害。

这几项关键技术,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保障,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和运用,才能获得丰产丰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圈子封面

睢阳农科服务圈

圈主:睢阳农科

225成员

进入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