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死不闢,勇也。”這句話出自《左傳》,古往今來,無數中國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驗證了一個勇字。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仍然有無數勇士為國之安定付出,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那位“崑崙衛士”,他是一個真正與死神搏鬥過的勇者。
張良善19歲便入伍,21歲便成為一名汽車兵。從此,他每年都要在“死亡之路”上來回穿梭,將物資運送到邊防哨卡。“死亡之路”就是運輸要道新藏線,這條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1千多公里的路段海拔都超過5000米,普通人根本不敢想象開車去上面跑。
然而對於張良善來說,穿越“死亡之路”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責任。即使這條路上氧氣含量極為稀薄,即使山再陡,彎再急,氣候再惡劣,甚至隨時可能因為暴風雪、冰陷、泥石流而死去,他也要一一戰勝困難。
張良善執行運輸任務非常出色,但他也曾經差一點長眠路上。有一次,他駕車行駛在新藏公路沿途山口,突然遇到暴風雪襲擊。在海拔6700米、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的地方被困住無異於和死神賽跑,張良善與戰友們剷雪突圍,費盡全身力氣1天也只能走4里路。
更可怕的是糧食漸漸吃完了,他們冷得嘴唇發紫,餓得腹中空空,卻不敢閉上眼睛。一閉上眼,或許就再也睜不開。幸好張良善發現了一頭捕獵的狼,他開著車嚇跑狼,撿了狼的獵物回來給戰友們吃,有了足夠的體力後,他們相互扶持著,終於走出困境。
這樣的事多次發生,張良善被困雪山15天時,連遺書都已寫好。他通過了一場又一場死亡考驗,二十餘年行車60多萬公里,運送750多噸物資,是名副其實的“崑崙衛士”。為了完成任務,有時張良善連家庭也顧不上。
1992年,27歲的張良善成家了。新婚夫妻柔情蜜意,妻子不久便懷孕,張良善得知以後開心地將妻子接去部隊,打算當一個陪產的好爸爸。然而就在妻子分娩前夕,張良善收到運輸任務。如果不趕在大雪封山前將物資送上去,駐防的官兵如何生存?
張良善拒絕了戰友們要他請假的提議。妻子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叮囑他一路小心,回來再看孩子。張良善與妻子分別後,駕著車在高原上將任務完成得非常圓滿,然而路上他卻接到電話,得知妻子難產。
沒時間多想,張良善匆忙返程,5天路程只花了1天便跑完,等他見到妻子時,孩子已經夭折,妻子性命垂危。臨終前,妻子眼中流淚,叮囑張良善往後要注意安全。說完這句,她就永遠閉上了眼睛,張良善握著妻子的手,痛哭失聲。
戰士沒有太多傷悲的時間。張良善安葬了妻子,他穿上自己的軍裝,對著亡妻的墓敬了一個軍禮,跪在墓前,含淚向她道歉。從那以後每次要上山,他都習慣走到亡妻墓前坐一坐,告訴亡妻自己又要出發了,今天要去哪裡,要去多久。
張良善的故事感動了國人,他在雪域高原駐守近30年,榮獲無數表彰。時間緩緩推移,張良善退出了駕駛崗位,去往軍備部做管理工作,他重新成了家,職務也得到提升,但張良善時刻記著自己要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讓駕駛員們少吃他當年吃過的苦。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張良善搬山。為了給他組織的汽車修理隊伍找場地,張良善帶著人用挖掘機搬掉了一座長150米、寬105米、高7米的山頭,雖然過程非常辛苦,但看著騰出來的平地,張良善內心喜悅不已。
高原缺氧,日照強烈,張良善卻不肯整天待在辦公室,時不時往工地跑。他患上了過敏性皮炎,醫生建議他少去工地,張良善搖搖頭表示拒絕:“坐辦公室哪能搞好裝備工作。”勇之一字,被張良善詮釋得淋漓盡致,讓人想起網上那句話: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