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境界说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最核心的观点即是“境界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业。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本是一部作词与词评的一本书,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并无甚联系,但深受其中的境界一说所感染,想必二者之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吧。

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同样以执着的态度、执着的精神付出努力,去对待自己的事业或学业,认真过、努力过,并放松心态,成功或许就在不经意处。这应是人生最需要的三种态度吧,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长期浪迹山川,领略山川之情韵。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朝暮变化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其山水画的素材,便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即刻摹写。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苦,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随时随地写生作画。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赋予了这幅画作非同寻常的生命力。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并非仅是简单的描摹自然风景,它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是画家的精神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最大体现。

《富春山居图》不只是一幅画,它是一个哲学,是一个有态度的生命,让创作者将积压于心的痛苦转化,还原于山水里,做回原来的自己和一个简单的自己。

人生之境界说

临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人生若觉无作为,劝你读读黄公望。

五十岁的人生只是刚刚开始。

人生若是很迷茫,与你谈谈三境界。

以词评词悟尽人生唯王国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