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臨摹五代·周文矩《文苑圖》

先來介紹一下《文苑圖》的歷史背景。

《文苑圖》為五代周文矩所繪,所謂“文苑”,是說文人雅客薈萃的地方。作品講的是琉璃堂的人物故事,據考為唐玄宗時詩人王昌齡任江寧縣丞期間,在江寧琉璃堂與“詩仙”李白、高適等人宴聚,此畫表現四位文人構思詩文的情景。畫中文人韻味十足,其人物描繪皆神采奕奕,生動傳神,形神俱備。將每位詩人構思、尋覓詩句的神情描繪的更是出神入化,展現出其高超的繪畫功力和技法。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苑圖》是一副人物畫,人物的形象舉止以及面部神態刻畫入微,而整體構圖的安排也是恰到好處,松樹的曲折妙曼多姿,石案、石凳的造型很好的烘托了氣氛,邊上的那隻裝著文房四寶箱籠的陪襯,豐富了畫面,形成了特有的文人氣息和當時文人社會的寫照。

源於對中國書畫的熱愛,學習眾家繪畫之長,參照原作,完成了文中所示《文苑圖》的臨摹。

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臨摹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局部)

石凳上並坐的這二人,共展一卷文章在閱讀,應是聚精會神地在看著手中的書稿,不知畫外有什麼東西吸引了其中的一位,或是遠方鳥兒清脆的叫聲吸引了這位詩人,他尋聲望過去,那姿態很優雅,面部表情也是那麼的專注。而他旁邊穿硃紅袍的文士,似乎仍在聚精會神侃侃而談著書稿的內容。

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臨摹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局部)

右側這三個人物,其中一人倚樹而立,另一人執筆仰望天空,在構思大作,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另一個是小書童在為他們硯墨,表情傳神,姿態更是自然而隨意。人物線條表現細膩,鬚髮細細勾畫,與倚靠松樹的粗糙感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一株古松蒼勁虯枝,雖未見其頂端,但是垂下的松枝蒼茂掛蔓,構成了如此幽靜雅緻的環境。畫面雖然只有幾個人,卻可以叫人聯想到那是一片無限開闊、吟誦詩文的精神天地。

畫面中部伏於老松樹、雙手插入寬大袖管中的人物據說是詩人李白。他頭戴展翅幞頭,身穿圓領白袍,面目清秀,黑鬚飄然,雙目凝視遠方作沉思狀,渾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許是又構思出了一篇大作。

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臨摹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局部放大)

右手掌托腮,手指夾筆,左手輕捧半盞紙絹,仰頭上視,專心致志於冥思構想中,令這位文士的神情頗顯睿智而富於遠見。

古人“雅集”,不但是“集”,更重要的是有雅之人匯聚在一起的雅興,文人墨客間吟詩作文、於琴棋中、於茶盞中演繹出的雅趣,留下了多少千古流芳的典故與歷史詩篇,令後人所景仰與欣羨。“琉璃堂裡當時客,久絕吟聲繼後塵。百四十年庭樹老,如今重得見詩人”。

文苑圖,琉璃堂的一次雅集

臨摹古人與此畫有關的書法

周文矩,五代南唐畫家。句容人(今屬江蘇省),擅長丹青,以人物、侍女最精,“用筆深遠,於繁富則尤工”。南唐年間中,在宮中作畫,以作《南莊圖》聞名。傳世作品還有《琉璃堂人物圖》、《重屏會棋圖》、《宮中圖》、《琉璃堂雅集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