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日積月累01首:漁歌子


古詩日積月累01首:漁歌子

01 作者及背景簡介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號玄真子,唐代詩人。張志和早慧,三歲能讀書,過目成誦,六歲能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享正三品待遇。後因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有感於人生無常,於是辭官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漁樵為樂,自稱“煙波釣徒”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顏真卿之邀再訪湖州,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湖落水身亡,年僅42歲。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02註釋

1.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也有說在湖北省黃石市的。

3.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4.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葉、竹篾編成的寬邊防雨帽子。箬,一種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

7.鱖魚: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8.不須:不必。

03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04 賞析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這首詞雖然只有四句,卻字

字璣珠,句句如畫:雨中有青山,江上有漁舟,天空飛白鷺,兩岸映桃紅,明媚的春景中色澤鮮明又柔和靈動,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詩人通過對江南自然風光和悠閒漁人垂釣的描摹,表現了作者對自由閒適生活的渴望。

“西塞山前白鷺飛”:首句點明地點;白鷺象徵自由、閒適,描寫白鷺在西塞山前自由地飛翔,用來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

“桃花流水鱖魚肥”:一句點出季節特點:春暖花開水漲魚肥。“桃紅”映在“流水”中,勾勒出暮春的湖光山色之美,渲染了漁父樂山樂水的生活環境。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直接描寫漁父。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這一青一綠,與春天的桃紅柳綠融為一體,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盡收眼底。“斜風細雨”,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就是“細雨溼衣看不見”,這春江、綠水、桃紅,這蓑衣、箬笠、煙雨,漁父沉浸在如此自由怡情悅性的境界中垂釣,哪裡還有歸家的想法?作者借漁父自況,表達了陶然忘機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