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國土空間總規 將從“藍圖性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

杭州國土空間總規 將從“藍圖性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

張之冰 攝

杭州日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對尚處於實踐探索階段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出了原則性、導向性要求。

目前,杭州國土空間總規編制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本報就《指南》要點以及杭州國土空間總規編制進展情況,專訪了杭州國土空間總規杭州編制團隊負責人、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毅棟。本次採訪實錄將分為兩部分刊發,以下為上半部分:

杭州日報: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以來,杭州一直在積極推進全市國土空間總規的編制工作,做了大量探索,面對這份今年9月才推出的《指南》,您作為杭州編制團隊的技術總指導,如何理解這份《指南》的重點?

楊毅棟:這份指南的重點是,一定要在深刻領會黨中央重大決策、重大改革決策部署的基礎上,找準新時代“新規劃”的定位,具體可概括為“三個新要求”。

第一是形成“綠色發展”的新要求。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粗放擴張、人地失衡、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前幾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他也講到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我們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第二是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新階段我們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從“土地的城鎮化”轉向“人的城鎮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塑造高品質的城鄉人居環境,做到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做規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規劃。

第三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空間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一方面,規劃工作不僅包括規劃編制,還包括規劃實施、監督的全過程,是全鏈條、封閉式的過程。另一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也面臨新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然面臨百年未有之不確定性。我們的規劃要從“藍圖性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需要對未來的風險挑戰有足夠的應對能力,成為我們有效地駕馭不確定性、應對風險的政策工具。

杭州日報:《指南》中有哪些編制理念和要求是杭州規劃編制團隊已經在踐行和落實的?

楊毅棟:杭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以來,我們已通過多層面、多角度的工作,對上述新理念進行了踐行和落實。

為實現“綠色發展”,我們完成了相當紮實的規劃編制基礎工作,對杭州市的自然生態格局本底進行了系統研究,包括“全國第三次土地調查”核實和基數轉換工作,“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雙評價”)工作,以及《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杭州市耕地保護和全域土地整治規劃》等專題研究工作,系統摸清杭州的地理空間和自然資源家底,為確定全市生態總體格局和空間佈局優化方案奠定了基礎。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更加關注城鄉居民對交通、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方面的切實民生需求,完成了《杭州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21-2035)》《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以及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設施、體育設施等多項重大民生項目研究,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規劃理念。

為實現“治理現代化”,我們聚焦杭州的長遠發展目標和重大關鍵問題,開展了面向2050年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戰略研究和城市規模、城市結構、產業發展、區域協同、存量用地等14個重大問題研究,以期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杭州日報:《指南》中有哪些理念或重點,您認為是杭州國土空間總規編制接下來將進一步重視或改進的?

楊毅棟:通過對照《指南》要求,梳理現階段規劃研究的初步成果,我們認為現有規劃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例如,在“治理現代化”方面,我們前期結合“雙評價”等工作,對“災害和風險評估”方面開展了一些研究,但還不夠深入、系統。未來要進一步按照部裡要求強化風險評估,加強水資源利用上限、歷史文化保護線和城市安全底線等相關研究,做好大城市容易出現的公共安全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更好地駕馭未來的不確定性。

再如,城市總體設計的作用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還沒有體現出來。自資部非常重視城市設計工作,希望城市設計工作能夠貫穿規劃全過程,用設計思維來解決城市問題。目前,我院已開展《杭州市城市總體設計》的編制工作。下一步,需要對照《指南》要求,在市級國土空間總規中強化總體城市設計的內容,充分把握城市的總體空間關係、城市空間品質的營造,尤其是要加強實施政策的制定,讓城市設計能夠通過公共政策得以落實。

另外,在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用地等方面還存在弱項。本輪規劃是邁向存量發展、內涵提升時代的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針對我市空間治理問題,要按照集約節約用地的要求,分類開展整治、修復與更新,有序盤活存量,提高國土空間的品質和價值。我們在規劃前期已經開展了存量用地的專題研究,下一步需結合城市總體設計、存量土地調查、空間佈局方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社區生活圈等規劃內容,進一步深化提出全域整治的重點地區、城市更新單元等。開展這項工作,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注重補短板、強弱項,優化功能佈局和開發強度,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質和活力,保障公共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