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90后抗疫情“侦察兵”

90后流调“侦察兵”李艳平:疫情过后 陪家人一起去武汉赏樱花

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90后抗疫情“侦察兵”


夜深人静,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信息上报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流病科疫情防控流调员李艳平伏案低头,“哒哒”敲打键盘,撰写最后一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报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校对审核后,她才得空看上一眼手机上的未接来电。

截至3月2日,已是这位90后疫情防控流调员李艳平在“疫”线坚守的第40天。

17年前少不经事 现在换我主动请战

在新华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逆行”队伍中,1992年出生的李艳平是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2017年9月她被分配到平顶山市新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

原本,和所有期盼过年的“工作党”一样,李艳平计划春节在家好好陪家人。1月19日起,河南省、平顶山市及新华区陆续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会议,迅速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作为一名河南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的敏感性使她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李艳平看来“要打一场硬战了!”。

1月22日上午,她匆匆赶回鲁山县库区乡老家收拾行李,做好“备战”准备,也没顾得上春节假期跟家人多说几句话、多吃几口饭。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26年来她一直和家人一起过春节,而今年是第一次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当父母不舍地问她“可不可以在家休息两天再去”时,李艳平坚定地告诉他们:“不行,我必须现在出发!就像17年前的非典所有人都在保护我们,现在该我们90站出来保护大家了。”

当她气喘吁吁的地赶到单位,第一件事情便是向单位领导请战:“未婚、未育、父母健康,家里无负担。单位要组织同事们去抗疫一线,请务必派我去!”

离前线近一点 后方就安全一点

疾控人都把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为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疫区阵地上的“侦察兵”,风险有多大,工作有多辛苦。

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90后抗疫情“侦察兵”


凭借专业优势,李艳平主动申请加入流调工作组。入组后,她和同事们一起在疾控中心办公室进行24小时值守,不停地学习演练物资准备、如何查找传染源等流调工作,时刻准备投身“战场”一线。

“刚刚,平顶山市中医院发热门诊的留观室收治了一例高度疑似新冠病人,现在赶紧出发去流调!”1月23日13:50,新华区疾控中心流调工作组接到赴市中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任务。经过前期的各项准备,终于到了李艳平这位新手上场,去完成她的第一次流调工作。

面对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危险,许多流调员会觉得连空气都是“紧张”的。但李艳平却显出超出年龄的成熟稳重,她迅速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靴子“全副武装”,拎起单位早已准备好的应急包,立即坐上疾控专用车辆奔赴疑似病例报告医院的隔离病房,深入一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我也害怕,但我已穿戴好防护用具,何况我离一线危险近一点,我的同事就会离危险远一点,身后的群众就会安全一点。”当私下有人问起她年纪轻轻面对危险没有一点畏惧吗?李艳平坚定地回答道。

坚持负重前行 期待今后岁月静好

每次进入隔离病房,李艳平不仅要全副武装,还要与患者“斗智斗勇”。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发热症状?最近去了哪里?和谁接触过……”李艳平和发热病人进行耐心细心的交流,有时候患者自己都回忆不起来去过哪里,她便慢慢地帮助患者回忆,不放过每一个生活和诊疗细节。

经过3个小时一次的流调询问,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密闭的口罩,闷热得让李艳平喘不过气。而最为麻烦的是本来就戴近视眼镜的她,还要再带上护目镜,不到2分钟眼前全是雾水,遮挡了视线。为了避免感染,她不能摘下眼镜和护目镜去擦拭,只能强忍着,歪着头用余光从护目镜最外侧查看填写个案流调表。

“必须要仔细记录,确保万无一失,一个细节的疏忽就有可能漏掉一位感染者。”调查结束后,李艳平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撰写文字报告,列出患者讲述的密切接触者,并对患者的行程进行逐一核实,摸排其他密切接触者。

每当李艳平坚持将手中的工作忙完再吃饭时,旁边的饭菜也早已凉透了。

面对流调人员少、流调工作量大的困难,李艳平和流调组的同事们全体24小时吃住在办公室,夜里有的在沙发上凑合,有的甚至打地铺,仅脱下外套依着休息一会,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时间赶赴辖区报告的每一例病例所在现场流调。目前为止,李艳平和同事们已完成流调将近百余人。

“其实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工作,主要靠许多并肩作战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这位90后姑娘笑了笑,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希望一切能快点好起来,大家能自由自在地走在大街上。疫情过后我想休假,好好放松几天,和家人一起去武汉赏赏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