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悠悠蘊雅緻

茶香悠悠蘊雅緻


國人素愛喝茶。茶湯清香淡雅,沁人心脾,可以生津解渴,又蘊藏閒情雅緻;對健康有益,又能修養心性。上至王親貴族,下至平頭百姓,都沉浸在茶的魅力之中。


古人從馥郁馨香的茶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詩與茶碰撞出絕美花火,給我們後人留下悠悠餘韻。


  • 愛茶品茶,頗有心得


文人品茗,不單是喝茶解渴這麼簡單,他們往往能從中總結出經驗體會,並把自己的心得通過詩詞展現出來,讀來倒是有趣。在詩詞中,他們不再是赫赫有名的文學家,而只是被清茶俘虜了的愛茶人。其中,唐代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最為別緻: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這種結構的詩,俗稱“寶塔詩”,形式獨特,也比較少見。元稹在詩中,寫出了茶的外形之美,且甘香耐沖泡,深受詩客僧家的喜愛。愛茶之人,喝茶的時間完全不受限制,夜晚品茶賞月,早晨迎著朝霞也能沖泡幾杯,喝完精神飽滿地開始嶄新的一天。


茶香悠悠蘊雅緻


此外,元稹喝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用白玉做的碾把茶餅碾碎,再用茶羅把茶葉篩一下去除雜質;烹茶時先要煎成黃蕊色,茶湯上面的沫浮起撇掉,方能飲下。這一系列流程下來,即便我們沒有親自嚐到,也彷彿能感受那淡淡茶香,以及醇厚的口感。看來,元稹也是茶飲界高手啊!


蘇軾也寫過與茶道相關的作品: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軾認為,想要把茶煮得好,得用活水和猛火,為此,他還自己拿個桶吭哧吭哧跑去江邊提水,以作煮茶之用。斟茶時,茶水進入茶碗發出風吹松林般的聲音。雖說用詞是誇張了點,但也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蘇軾對茶的喜愛之情。


茶香悠悠蘊雅緻


  • 好友

    共酌

    ,怡情暖心


閒暇時候,邀請三五好友一起品茗,可謂人生一大樂事。大家隨性而坐,無拘無束,暢聊文學、理想、人生等等,愉快享受生活中最愜意放鬆的時光: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陸羽來到僧院與皎然一起,一邊喝茶,一邊欣賞重陽節裡盛開的黃菊花。茶香氤氳環繞,周遭黃花點綴,身旁摯友相伴,此般美景,使人不禁沉醉其中,難怪皎然覺得清茶勝於世俗之人更為偏愛的酒。三言兩語,盡顯雅緻。

茶香飄溢,又暖胃暖心,天寒時節來上幾杯,倍添溫馨。尤其在和相熟友人共酌時,箇中閒情逸致,盡在不言中: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首《寒夜》出自南宋詩人杜耒筆下,是一首言簡情深的友情詩。客人寒夜來家中,詩人以茶代酒,點火燒茶,盛情招待客人。與屋外的寒冷相比,屋內顯得格外暖洋洋,不僅因為茶爐燒得熱乎乎,更是因為這房間內有了友人的到訪,一片歡聲笑語而愈加溫暖。更何況,還能和友人共賞窗前月、幽香梅花,悠閒自在,令人羨慕。


  • 淡泊隱逸,修身養性


如今的都市生活,節奏快,人心浮躁。大家步履匆匆低頭前行,為生活奔波,片刻不得喘息。倘若能放下眼前的紛紛擾擾,找到一個遠離喧囂之地,觀山水雲煙,聽鳥聲蟲鳴,洗滌心靈,該多好呀!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唐代喝茶的風氣頗盛,無論權貴還是百姓,都喜歡以茶當酒。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一般只聽過辦酒宴的,較少聽說有辦茶宴的。有一次,唐代詩人錢起跟趙莒就合作辦了一次茶宴,過後便寫下了這首《與趙莒茶宴》。


茶香悠悠蘊雅緻


這次茶宴,他們別具心裁地選在竹林舉辦,那裡幽靜美麗,空氣清新,是修養心性的絕佳場所。在那裡品茗,人會不知不覺忘卻塵俗的煩憂,在一樹蟬聲裡,歡談至夕陽西下,仍難以盡興。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大家不必顧及太多禮儀的細節,無須受到過多束縛,但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享美景,於此中滌盪心靈。


白居易也是愛茶之人。對他來說,茶與酒既是激發文思之物,又是交友會友的方法,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甚至到了從早到晚茶不離口的程度。據說白居易擅長辨別茶的好壞,被朋友稱為“別茶人”,他也從茶中,覓得心靈的純淨: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這首《山泉煎茶有懷》無一字生僻難懂,簡單明瞭地敘述了白居易一次煮茶的日常生活場景。他手中端著茶碗,心中想念親朋,於是將這份情感寄託於眼前這碗茶湯中,同時也寄予愛茶人。


煮一壺好茶,芳香四溢;啜一口清茗,身心舒爽。淡淡茶香在詩詞的渲染下,跨越時空的界限,緩緩飄至我們跟前,讓我們在回味詩詞魅力之餘,更感受到文學家們的雅緻。詩人的文思翻湧,或許也有這茶湯的一份功勞吧!


作者:小柴,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只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