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公元前1046年,继任西伯侯的,号召天下诸侯起兵讨伐纣王,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击败商君帝辛于牧业,次日凌晨便攻占了商朝首都朝歌,逼得商纣王在鹿台纵身跃入火海自杀。

一、最后一个奴隶王朝周朝的建立

西伯侯姬发在击败商纣王帝辛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周武王。周武王初登帝位,百废待兴,好在周武王是一个明君,他励精图治,实行宗法制与井田制。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1.宗法制

宗法制是一个影响贯穿中国历史的制度,因此这里提到宗法制不得不详细讲一下什么是宗法制。所谓的宗法制就是王亲贵族作为统治者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分配权力大小的制度,血缘越近,权力往往越大,血缘越远,权力往往越小。它将宗法组织与国家组织合二为一,使得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一致,也正是这种制度使得天下真正成为天子一族的私有物品。

宗法制把天下分为“大宗”与“小宗”,周天子为全天下的“大宗”而天子把自己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他的儿子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为诸侯,诸位诸侯于周天子来说都是“小宗”,但是在诸侯自己的国家里,他们又是大宗,他们的儿子被封为卿大夫对比诸侯又是“小宗”,但是卿大夫对比他们的儿子又是“大宗”以此类推。

宗法制在制度方面彻底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国家及领地只有嫡长子拥有继承权,而庶子与次子只能接受再分封,对于嫡长子而言庶子与次子就永远是“小宗”,因此我们常在电视和史书中看到皇帝把嫡长子长子立为太子,其他的都被分封为王侯就是源于此。

为什么说宗法制的影响贯穿中国历史呢?时至今日我们所用的所用的家谱、族谱、祠堂都是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中千百年来发展留下的文化精华。

但是宗法制也有非常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诸侯生多子,诸侯之子又多生子,其子之子又多生子,以此往复就会导致周王朝没有更多的土地来分封,同时也导致周王朝中央控制的领域越发的减少,这也就是周朝末年,各国已经不再把周王朝中央放在眼里的原因。

不仅如此,宗法制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弊端,宗法制的核心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就导致了接替君王位置的不是最有才能的,而是最早出生的,就算嫡长子是个傻子,只要还没有死,就必须立其为帝。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2.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提出“土地国有”的制度,所谓的井田制,就是规定天下土地都归国家公有都归周天子私有。把全国的土地都分隔成方块状分配给庶民使用,被分隔的土地很像“井”字,庶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归周天子所有,因此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不等同于今天的公有制,是扩大化的私有制。

不仅是庶民没有使用权,就连接受分封的诸侯,再接受卿大夫都是没有所有权的,他们也只有使用权,他们只能享有赋税等权益。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西周贵族的领主使用的土地都是成千上万的连成片的肥沃土地,名字唤作“公田”,因为公田面积很大,所以也被成为“大田”,耕种大田的都是周王朝的奴隶;此外还有一部分庶人使用“私田”,私田的收益归这些人,而这些人又被称之为“国人”,他们只用缴纳一部分牧草与小米,作为军费,但是他们也要自己准备武器,时刻准备为国家打仗。

井田制在春秋末期便已经开始瓦解,原因是生春秋末期铁器与耕牛开始流行,在铁器流行之前,周王朝的金属多数都是青铜器,青铜器非常昂贵,因此不可能用来耕地,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使得耕种效率大幅提高,人人都能自己耕的了自己的土地,不用万人劳作在“公田”所以使得井田制开始崩溃瓦解。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3. 武王去世,周公辅政

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王朝,于公元前1043年驾崩,谥号为武,因此史称周武王。

周朝建立之初形势举步维艰,他先是将朝歌分别划分成邶、墉、卫三个小国家命令近亲分别管制,合称“三监”监视商人以及纣王之子武庚,随后又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诸侯国,据记载他征服了99国,使得652国臣服。

周武王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天子的荣华富贵,便草草的离开人世,其子姬诵登基,便是周成王。周武王姬发死时嫡长子姬诵年方十三岁,不能处理朝廷政务,于是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姬诵登基,掌管国家大事,行天子职权,周公旦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圣人周公,为表示对其尊敬,后世皆不直称其名讳,而是称其为周公。

正是周武王的过早去世导致了周朝第一次动乱,纣王的儿子武庚不满意周王朝给自己的封地于是联合了东部一些商朝旧族和周朝不满周公辅政的时任“三监”管叔,菜叔,发动了叛乱。

管叔与菜叔制造谣言,说周公篡权夺政,一时间谣言四起,传到镐京,朝野之间对周公也是议论纷纷。周公请名臣召公奭(shi,第四声)主持朝廷大局,自己亲征叛乱的武庚、管叔、菜叔。

周公历时三年才平定叛乱,杀了武庚,把管叔革职,把菜叔充军,又抓了一批跟随叛乱的商民,定为“顽民”关在洛邑。自此才稳定了周朝的局面。

周成王年满二十岁,周公主动还政给周成王,使得周成王亲政。

4. 浅谈周王朝初建动乱以及能平定动乱的原因

首先历史上各国初建无不伴随着动乱与政局不稳,究其原因,无不是“蛋糕”做好了应该怎么分?击败商王朝的不仅仅是周国一个,而是周国与诸侯一同击败的,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你来当老大?你能这样击败商朝,我就能这样击败你,因此对外,周王朝是面对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今日的敌人;对内昔日打败商王朝,周国将领人人有功,就算论功行赏也必定有人不满,周武王活着,可能没有人敢表达出来,但是周武王死了,不少人便开始蠢蠢欲动了。

其次,为什么周王朝能够平定战乱呢?首先周公功不可没,周公选贤任能,面对谣言让出大权亲征,就像曹操诗中所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这样贤能之忠臣,何愁叛乱不定呢?其次,宗法制与井田制为周王朝提供了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强有力支撑,宗法制使得多数亲族得到恩惠,他们自然不愿周朝覆灭,井田制使得百姓有田可耕,他们更不愿江山易主,也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二、周厉王毁国

周成王亲政后保留了周公制定的礼法,能够妥善的处理政务,成王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康王,这段时间前后大约五十年,周朝强盛统一,经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史称成康之治。

康王之后又历六代君主,到了第十代传位于周厉王,在帝位传承期间,周朝的奴隶主逐渐加重了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与剥削,但偏偏周厉王又是一个残暴的君主。

1.国人暴动

周厉王崇信奸臣荣夷公,把周初期赏赐给各级贵族的土地山林收归国有,若是这土地山林只归各级贵族收归国有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土地山林是允许国人上山砍柴打猎摘果的,一旦收归国有,国人不仅不能上山打猎,不能下水捕鱼,甚至人民采来的果实都会被路上设卡拦截的士兵收归公有,再加之士兵们勒索财物,官员们贪污索贿,一时间激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就在全国上下都哀声载道的时候,忠臣芮良夫与召公虎上朝谏言,周厉王不仅不听从还从卫国找来了巫师监视全国言论,并且还谕告全国“私议朝政,杀无赦”,一时间陷害四起,导致很多无辜之人死于非命。从此人们不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见面都以目示意。

就这样到了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终于忍受不了周厉王的暴政,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动乱,史称“国人暴动”。刚开始只有平民几十人,迅速扩展到各个阶级,有贵族,有国人,人数也暴涨至几万人。国人们拿起了武器,拿起了农具,拿起了所有能反抗的东西,像洪水一样涌向王宫,整个镐京仿佛沸腾的海洋。

在此次暴动中,镐京王宫被烧,周厉王被赶出首都,召公虎为保护周厉王的儿子静,把自己的儿子冒充静,交给了愤怒的国人,其子也在此次暴动中死去。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看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由盛转衰


2. “共和行政”

周厉王被赶下台,朝中没有了君王,国内人民拥戴大臣周公与召公虎主持国政,替天行使职权,历史上被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

三、剖析周王朝由盛转衰的深层次原因

“共和行政”就是周公与召公二相共同执政,后来周厉王之子静登基史称周宣王,这时起,诸侯对周王室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大,“国人暴动”可谓是给了周王朝一痛击,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得周王朝已经“外强中干”走向分崩离析的不归路。因此很显然,“国人暴动”是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也是周王朝渐渐衰落的直接原因。

但是“国人暴动”只是表面上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上文中已经提出,首先周王朝是代表奴隶制贵族的利益的,它不能代表最根本人民的利益这是它注定灭亡的原因;其次奴隶主贵族对人民的统治与剥削加重也是周王朝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还是井田制作为生产关系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从而表现在社会与政治上的动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