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康乃馨的由来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1934年5月美国第一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在邮票上,画着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腿上,开心的看着花瓶中的康乃馨。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这张图片十分生动,在美国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此在美国人的心中,康乃馨与母亲节就联系到了一起。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康乃馨自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母亲之花。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中国的“母亲之花”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有着自己歌颂母亲的花卉。

这样的花卉便是——萱草。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xuān)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诗经·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萱草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生育象征。在中国民间,有“萱草宜男:的说法,因而萱草又称为“宜男草”《风土记》云:

‘妊妇佩其草则生男’


故称此名。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诗经》疏称:

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椿萱指代父母,椿树是父亲,萱草是母亲。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古代传说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游子出门远行的时候,常常要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的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


萱草思母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唐代的大诗人孟郊,念母情深,在他的《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早已成为千古佳句。而他另有一首《游子》,借用诗经中“萱草望夫”的意向,寄托的是“萱草思母”的思绪: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这首诗感人至深,在当时流传甚广,让萱草的母亲象征,在中国传播开来。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南宋词人叶梦得诗曰:

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元代画家王冕《偶书》中也写道: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母亲节的铁壶


由400年传承堂口——山形清光堂打造的萱草纹铁壶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以古雅的萱草花卉为纹饰装饰壶面

清逸,秀丽,典雅,庄重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铸铁浆的壶身,赋予铁壶锖锈的色泽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口沿作包银处理,更增添壶之贵气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独特的斑紫铜壶盖,演变出绝世无双的晕染

西方人母亲节送康乃馨,中国人的母亲节,应该送这种花

为爱喝茶的母亲排忧解难

给自己的茶席多一份牵挂


#母亲节# #孝顺#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