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

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75萬,明顯的疫情拐點仍未出現。但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在最近的一個月內已經有超過220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許多州紛紛出現遊行示威活動,抗議隔離措施延長,呼籲復工。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拿出了一份頗受爭議的分階段“開放美國”建議後,得克薩斯州和佛蒙特州宣佈將於4月20日開放部分行業。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在4月16日白宮的疫情例行發佈會上,特朗普帶著他的“重新開放美國第一階段計劃”亮相(圖源:路透社)

除此之外,美國嚴重的失業潮也再度使人想起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曾在4月10日給出建議:希望美國政府採用減稅措施鼓勵美國企業回遷,這一建議加劇了人們對產業鏈遷離中國的擔憂。

對此,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羅振興在4月20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難以否認近年來中美關係有惡化的趨勢,這將大概率導致美國在國家安全方面有更多的考慮,比如這次疫情就可能加速美國在醫藥產業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與此同時,羅振興還強調,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產業鏈的轉移最終還需要依賴企業的自主性。“中國製造的優勢仍在,在全球產業鏈重組的大環境下,產業鏈在中國將會是有進有出的,不應盯著產業鏈遷出不放,也要看到新產業鏈佈局將進入中國。”

分階段開放建議引爭議

此次特朗普的“開放美國”建議確實代表了許多美國人的意願。

據CNN報道,抗議者們聚集在數個州的首府,反對政府為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而逼迫他們隔離在家無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對隔離措施的抗議跨越了黨派的分歧,包括共和黨州長和民主黨州長領導的密歇根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明尼蘇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和猶他州在最近幾天都出現了抗議活動,

儘管多地的示威組織者都建議抗議者戴上口罩,但部分抗議者似乎把不戴口罩也當成了抗議行為的一部分。據CNN現場資料報道,抗議者大多數都沒有佩戴口罩。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抗議者們聚集在肯塔基州政府門前大喊“開放肯塔基!”,和“你不是國王,我們不會親吻你的戒指”。(圖源:路透社)

雖然表面上似乎順應了民意,但白宮發佈這份僅僅只有幾頁的“開放美國”指導建議似乎更像是一次安慰人心的表態,而非實操性更強的計劃。

根據該建議,在第一階段,學校將仍處於關閉狀態,但大型場館(如電影院、餐廳、運動場和禮拜場所)可以遵照“嚴格的物理疏離建議”(人與人之間相隔6公尺)來開放。

而第二階段則適用於逐步放開隔離措施後“無疫情反彈跡象”的州和地區,該指南建議,在這一階段可以適當恢復旅行和學校復課,醫院也可以不再推遲非必要的手術。

只有到了第三階段,復工政策才將不再受隔離措施的限制。

特朗普在4月16日發佈此建議時估計,將有29個州很快重新開放。

據CNBC報道,包括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的幾個州政府已經表示,他們打算在5月1日或更早的時候放開部分隔離措施。

但對此,作為參與制定該建議的白宮新冠疫情協調專員伯克斯仍然強調,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將繼續存在。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美國每日新增病例人數。(圖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情統計網站)

“分階段開放的建議主要是因為美國各州的疫情嚴重程度、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不同,比如華盛頓州和加州都已經達到了疫情拐點,而其他的一些州還未到拐點。”羅振興說。

此外,該建議還是引來了不少批評的聲音,尤其是來自於多個州的州政府。

紐約州州長庫莫在4月19日的每日疫情簡報會上說對該建議評論道,“總統已經說了15次'這取決於州長’,而他們提出的建議對各州做出決定毫無參考價值。”

對此,羅振興表示,雖然特朗普此前在開放問題上與部分州產生了分歧,但從本質上講,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權力分配,“具體的開放措施一般還是會交由地方決策,這也正是此次分階段開放僅僅是‘建議’而非‘命令’的原因。”

與此同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也表示,更多的新冠病毒檢測是開放隔離措施的關鍵,並批評特朗普的建議缺乏細節。

伴隨失業潮,產業鏈回遷的可能性升高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想要美國復工,除了安撫市場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由於疫情隔導致超過2000萬人的失業問題影響巨大。

由於疫情本身難以預測,美國完全復工的時間還未看到確切的曙光,同時,失業救濟和對本土企業的補助也只是緩兵之計。因此,將在國外的美國企業回遷從而挽救失業的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高。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位於中國武漢的一家制藥工廠。(圖源:彭博社)

“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全球供應鏈、價值鏈就已經出現重構的趨勢,而中美貿易摩擦和此次的疫情都加速了這種趨勢。”羅振興對時代財經說。

雖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仍是產業鏈轉移的決策主體,但在中美貿易摩擦期間,據2019年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研究機構QIMA的一份調查顯示,離開中國的美國企業中,有80%是為了避免徵收關稅而遷出的。

因此,白宮的政策對於產業鏈回遷的影響是很大的。

羅振興指出,在2019年8月23日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實施反制時,特朗普就曾發過一條命令美國在華企業回遷的推特,引起了軒然大波,但當時庫德洛曾出面“滅火”。

“而這次4月10日庫德洛的講話被媒體斷章取義了,”羅振興強調,庫德洛接受採訪時透露出的信息實際上有兩點,一是美國政府內部還沒有形成正式的相關政策,二是除了稅收優惠之外,美國政府可能還有其他手段吸引美企回遷。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美國疫情爆發的過程中,許多州的醫療系統都面臨崩潰,每個人都深深地體會到了醫療用品和藥品的短缺。因此,羅振興認為,美國很有可能就此回遷醫藥產業這類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產業。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最近一次與醫藥產業相關的議案是由參議員坎頓在2020年3月19日提出的,其中要求美國衛生部紀錄並保留所有在美國銷售藥物的詳細成分供應鏈清單,並限制聯邦資金對中國藥物的採購。

該議案計劃,到2022年,聯邦資金採購的藥品中,將來自中國的活性藥物成分的產品份額降低至60%。到2023年,則完全不購買含有中國生產有效成分(API)的藥品。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由參議員坎頓在2020年3月19日提出的S.3537議案。(圖源:美國國會官網)

雖然該議案還尚未得到國會通過,但不難想象,這將對中國境內的醫藥產業造成重大打擊。

對此,羅振興表示,雖然美國政府還可以動用國防生產法暫時加快相關醫藥企業的生產,但促進相關企業回遷,降低對中國依賴的構想在美國也已討論已久。“我認為,大概率今年美國國會就會通過相關的法案。但醫藥產業鏈即使遷出中國了,它遷回美國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中國製造仍然不可替代

事實上,在美國國內,過於依賴中國醫藥產業的擔憂一直存在,這也成為了近年來美國醫藥企業將產業鏈遷移至印度、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的原因之一。

《謊言的瓶子:仿製藥繁榮的內幕》的作者埃班表示,佔美國藥品供應90%的仿製藥是在美國監督不足的情況下生產的,藥品標籤上並不會註明API的原產國。

另一本書《中國處方:美國醫藥對中國依賴的風險》的作者吉布森亦指出:“中國的目標是成為全球藥房,如果中國將製造藥品的核心成分的出口大門關閉,那麼幾個月之內,我們的藥店貨架就會變得光禿禿的,我們的醫療保健體系也將停止運轉。”

但值得注意是,美國國內對於醫藥產業的“中國依賴論”仍有爭議。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在2019年10月30日的國會聽證會上公佈了一份報告,其結論是美國在醫藥上並沒有嚴重依賴中國。

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上,FDA認為,國家藥品供應安全性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對國外生產API的依賴程度,國內生產設施的彈性,以及為美國市場生產產品的國外設施的可靠性。

在依賴程度上,據紐約時報報道,FDA藥品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伍德科克在證詞中援引FDA的統計表示,截至2019年8月,供應美國市場的API製造工廠中有28%在美國,13%在中國,18%在印度。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此外,FDA還核查了應對生物、化學、流感和輻射威脅的醫學對策藥物(MCM)清單,結果顯示,中國僅在應對生物威脅方面的製藥設施比美國多。

但對此,有議員在聽證會上提出質疑,認為FDA並沒有統計有關海外製造藥品的準確數量,而只是統計了製造藥品的設施數量,並且印度的藥品原材料也大多是由中國提供。

在美國國內生產設施的彈性上,由於其醫藥產業已擁有長達數十年的產業鏈全球佈局,因此美國本土的生產設施彈性有限,這也在近日特朗普與3M工廠的爭論中得到印證。

在國外API生產設施的可靠性上,雖然2018年8月FDA發出警告,稱四川友好製藥有限公司、台州信友藥化有限公司的產品曾被檢測出質量不合格的成分。但在2019年QIMA的一份報告中顯示,雖然約25%的中國製造商仍未達到質量檢驗報告中的標準,但中國製造的質量正在提高。

另一方面,自2019年初以來,QIMA指出,產自南亞的產品質量甚至惡化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檢查不合格率分別超過33%和37%。

對此,羅振興指出,產業鏈的調整主要依靠企業的自主性,他們更看重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彈性,這三點上中國都具有吸引力。

超2200萬人沒了“飯碗”!美國失業潮來襲,或成產業鏈回遷導火索

隨著醫療體系面臨崩潰,美國人開始發現本土的醫療產業彈性十分有限。(圖源:法新社)

此外,由於藥品作為商品的特殊性,生產商必須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節約成本,而中國製造在成本上的優勢仍將長期存在。

不僅僅是中國的電力、煤炭和水費等成本較低,其完整的供應鏈也使得原材料運輸和交易成本降低。

更重要的,當地政府補貼、相對寬鬆的環境法規和擁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這些都使得中國製造的吸引力難以撼動。

據彭博社報道,儘管美國外交學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醫藥依賴問題上堅持認為美國嚴重依賴中國,但他仍然強調,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想減少這種依賴幾乎不可能的。

無獨有偶,《華爾街日報》資深財經記者拉波扎雖然在2019年7月26日的福布斯雜誌上發表了建議美國企業撤出中國的文章,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國家沒有技術和能力來替代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