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導語

一個胡亥是不能承擔起秦朝滅亡的完全責任。曾經我幼稚的認為秦與隋覆滅的共同點就是步子邁的大扯著蛋了,但是經過我逐漸深入的瞭解於學習後,發現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首先我們從政治制度來思考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實質上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戰爭機器,這種政治制度在秦奮六世餘烈逐鹿中原的過程中,是無懈可擊的,其結果也是印證了這一制度的可行性。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但是在一統六國後,這種制度完全成了一種怪胎,官僚隊伍是一個國家運行的支柱,我們看秦在六國統一後仍然實行軍功授爵制,只有有軍功的人才能躋身於統治階級,但是此時秦的擴張對象已經不存在了,國家不可能把長城以外不適宜耕種的匈奴草原作為紅利賞賜于軍功者。下層人民的上升通道可以視為完全封閉,這必然形成一個死循環從而引起國家內卷。

其次,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就算秦始皇活著,估計也很難能改變,難保不是隋煬帝的結局。都說秦始皇統一國家,其實他的統一非常有限,秦國對於關東地區的統治極為有限,秦始皇還活著,張良就明目張膽的搞刺殺,規模相當大,關鍵是刺殺之後張良什麼事也沒有,還是馬照跑,舞照跳,依然是一方大佬,項梁是秦帝國的重大通緝犯,結果呢?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人家在關東地區公開活動,也是一副牛逼哄哄的樣子,會稽郡守和人家稱兄道弟,最後反客為主,秦帝國對於關東地區的統治幾乎就是一張紙。再者,秦始皇嬴政的執政使得秦國一直處於高壓狀態下,而秦國還有與後世統一王朝不同的地方也在於其他統一王朝即使開國便大興土木,或到處征戰也不會有秦國那麼大的壓力。

因為那時候的中原地區已經經過了相當程度的整合,只要統一便能調動整個國家的民力,而秦自統一到滅亡的15年裡它的基本盤一直沒變過,那些大型工程,征戰,要麼強迫六國遺民去做,要麼讓老秦人去做,他或許能掌握這種狀態下的秦朝,其他人卻未必。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但是,如果要在如此短的時間裡達到如此高的成就,秦始皇帝嬴政在那個時代已經做到了他所能做到一切,而他留下的秦朝也不是那些人所說的馬上就會滅亡的秦朝,因為上述他所做的這些事只是增加了統治難度或者說後世統治者的容錯率下降了。在治國方針上,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實行制度上的統一。在統治思想上,啟用李斯、韓非子等,實行法家思想,和商鞅是一脈相承的。

對外,一方面派趙佗領兵60萬披荊斬棘徵嶺南,另一方面派蒙恬領兵40萬精兵抵禦匈奴,並徵百萬六國舊民修長城。再徵40萬人修自己的陵墓。實行法家思想治國,對於老秦人或許已經習慣了,畢竟離商鞅變法已經上百年了。但這對於舊六國的臣民是無法接受的。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所以,剛完成統一的秦朝,急於在舊六國的地盤上推行法家制度,實際上只會激化矛盾,讓舊六國的子民更痛恨秦朝的統治。六國貴族和臣民對故國還是有感情的,至少比對秦國有感情得多,畢竟六國都視秦為虎狼之國,所以只要一把火,就能讓革命之火熊熊燃燒起來。秦滅六國,周邊所有有威脅的敵人都已經被一掃而空,滅亡的可能只會來自內部,但是平叛的難度會比掃滅六國高多少?秦的基本盤還在,其餘六國卻沒有了成建制的軍隊。

有人覺得陳勝吳廣響應者眾多,六國復國浩浩蕩蕩好像勢不可擋,可事實上歷朝歷代這樣的農民起義數不勝數,當然,加上覆國的,就少了。秦如果一開始不採用對反叛者幾乎放養的政策,反派勢力也不會變得如此浩大和肆無忌憚。關於胡亥的記事,第一次讀到的時候難以置信一個在王室宮廷中長大的人可以蠢笨暴虐到如此地步,以至於現在我都有些覺得太史公有誇張的成分,而且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做了,但只要秦本紀記載基本屬實的話那也只能說秦遇上那麼個千古奇葩算它倒黴,他的操作跟對面派來的內奸也沒什麼區別了。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最基本的,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幾乎在一瞬間就有幾十萬叛軍殺進了函谷關,被章邯擊退以後,秦軍在關東地區大殺四方,但是叛軍越殺越多,在鉅鹿之戰又有四五十萬的叛軍,粗略一算叛軍的數量已經高達百萬,如此龐大的力量不會因為秦始皇活著還是死了有所影響。秦二世的困境在於反叛力量太大了,大到秦帝國幾乎打不過的地步,秦帝國唯一的機會在於能否控制南方軍團,如果可以,秦帝國還是可以再來一次征服六國的過程。

秦滅亡的這口鍋應該由秦始皇來背,而不是胡亥。秦始皇奠定了秦滅亡的基調,胡亥只不過是加速了滅亡而已。秦始皇是靠殘酷戰爭滅六國而統一國家的,殘酷程度有多殘酷?滅趙一戰就坑殺趙卒40萬人,人家已經投降了,還將他們活埋了。而且秦國是以梟首記戰功的。為了永久統治,秦始皇對內大量收繳兵器,嚴厲鎮壓六國起兵作亂,並將他們的貴族遷到咸陽監視起來。秦始皇在世時,各地起兵作亂的事、暗殺的事並不鮮見,只不過秦始皇都解決了。當國內發生農民起義,胡亥沒有軍隊可用,不得已只能倉促將為始皇帝修陵墓的奴隸武裝起來。

秦朝的覆滅幾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罵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嗎?

沒有經過系統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奴隸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奴隸本來就是六國臣民,最後反戈一擊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二世而亡,不能都由胡亥一人背鍋,秦始皇也是有莫大的責任的。首先是治國思想就有問題。法家在打天下時也許很好,能夠快速讓軍隊強大起來。胡亥對秦的滅亡並沒有多大的責任,但對秦的早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秦面對叛亂時依舊掌握著很大優勢的暴力,但如果不能改變秦統治的現狀秦也會在不斷的平叛中消耗大量的國力,直至滅亡,但如果有人找到合適的策略,秦並非不能延續下去,而秦皇嬴政留下的秦朝,本身就極大程度上依靠君主的能力。秦十五而亡,胡亥之罪也。

結語

如果早點準備做好儲君準備,立好太子,讓扶蘇能順利繼位,也是可以避免秦朝兵敗如山倒的。畢竟扶蘇和蒙恬懂用兵,在軍中威望也不是胡亥能比的,就能鎮住兩路秦軍精銳。據說扶蘇性格比較柔和,也能緩和矛盾。正是汲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拋棄了法家思想,而選擇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主張國家少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減輕老百姓的賦稅。這等於完全拋棄了秦制。漢初不僅讓老百姓休養生息,也讓老百姓歸心,創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打敗匈奴開疆拓土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漢武帝時,為了積蓄力量打垮匈奴,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才正式成為國家後世王朝的中心思想。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