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取消文科自主招生:重理轻文导向不可取

部分高校取消文科自主招生:重理轻文导向不可取

今年,部分高校取消了文史类学科自主招生。“奥赛”成绩又成了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在文科生无奈之余,“弃文从理”也将成为学习导向、教育导向、舆论导向,甚至社会价值取向。

握有自主招生权的多为名校强校,是众多考生从小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当今天我国绝对相当稀缺的教育资源。以“鲤鱼跳龙门”来形容自主招生一点也不为过。这些高校对考生的前途和命运有决定权和话语权。他们的每一环政策变动,都将引发社会的多环联动。直接把“重理轻文”作为制度安排,直白地拒招文科生,无疑向考生和家长传递了偏向理科明确的信号。学文无用论可能沉渣泛起。

文以养德,史以资政。正是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史遗存积淀了中华民族旷世文明。当国学正在唤起国人自信,当孔子学院正遍布世界各地,当一些国家把中文定为学生必修课,甚至把汉语作为高考科目时,我们却在高考这一我国第一大考、自主招生这一高考改革的核心举措当中,取消了文史学科招生。是令人费解的。不仅如此,这次一方面取消文科招生,另一方面又强调“奥赛”,更是与以往政策相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前段出台“小学生减负”政策中,就有不让小学习生参加奥赛班的规定吧?

据说,取消文科自主招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文科招考标准相较理科难以量化,容易弄虚作假、暗箱操作、滋生腐败。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以来,文章好坏就没有统一标准,容易被钻空子也是再所难免的。与理科相比,文科自主招生难是客观问题,但总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吧?简单地一刀切更不是办法。

自主招生开始于2003年。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生”的积弊,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既然是不拘一格,没有统一标准也是对的吧?这不正是自主招生的初衷吗?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招生还是被演化成了“小高考”,融入了太多的功利、虚荣,成了划分考生甚至家长身份与实力的分水岭。黑幕自然屡禁不绝。

实践说明,自主招考不自主体现了一些高校没有真正释放出教育改革政策红利,这次又出了取消文史学科招生,就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符了。怕担责任就不敢自主,把惹麻烦就不想自主,把沾嫌疑就不愿自主,这就是不作为,是文化不自信。须要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