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要么不做,要么多做。

上周五,宗庆后去了一趟央视,回来之后,娃哈哈就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了。

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场与央视财经主持人陈伟鸿的对话中,宗老板大体先概括今年疫情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2月亏损1个亿;之后立马回归到“整体向好”的主旋律:3月份产能和销售恢复80%,4月至今销售额同比增长31%,预计6月底能挽回全部损失。

一次抖出这么多“干货”,在宗老板接受采访的生涯中还真是屈指可数。

“真香定律”再次上演

这个春节,快消行业,尤其是食品饮料企业大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哇哈哈作为快消圈“地面部队”的霸主,在抵御风险、稳定军心这块儿,还真拿捏得死死的。

不过,相比于宗老板公布的内部数据,业内明显更关心他发言的后半段内容:娃哈哈首次宣布将自建电商平台——你没有听错,和绝大多数快消企业开店卖货不同,娃哈哈是要“自建平台”。

据宗庆后介绍,他不是要打造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下打造四个:保健品电商平台(娃哈哈微商)、食品饮料电商平台(传统B2B,或许有B2C)、跨境电商平台(跨境B2C业务),以及”哈宝游乐园”——一个给年轻人沟通、交流、宣传产品的平台(初步推断类似于小红书APP)。

今年3月下旬到4月初,娃哈哈就斥资超过2亿元分别成立了“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宏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后面的食品、饮料互联网销售,货物进出口等业务开了“绿灯”。当时业内无动于衷,如今这才后知后觉。

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图片来源:天眼查

在高调披露四个电商平台计划后,宗老板特意强调:“我不反对电商,但我反对烧钱、买流量。”

“我不反对电商。”这大概是对马云说的。

2016年,马云在央视的一档节目里提出了关于电商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概念,宗庆后听罢表示,“除了新技术靠谱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此后宗庆后又认为电商低价倾销容易打乱市场,实体经济才是王道。

一开始,宗庆后对电商的排斥带着极度自信的味道。当年说马云胡说八道的同时,他还说过“电商再强大,也击不垮娃哈哈的联销体”。经过多年的深耕,娃哈哈在线下有将近10000家经销商、几十万家批发商,以及超过300万个零售终端,号称“有小卖部的地方,就能看到娃哈哈”。

在娃哈哈看来,“联销体”模式十分靠谱。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上市之初,信息传播和产品铺开的速度非常快,分销面广、分销渠道深入,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北上广的连锁超市,还是在最偏远山村的小卖部,都能买到娃哈哈营养液,这也是它成为广大90后童年记忆的重要原因。

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宗老板“又上头了”?

不过“联销体”同样存在弊端,要保证联销体的稳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对各级利润的保证,这意味着产品的利润需要高到足够保证各级联销体的利润之时,联销体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可一旦这个条件没有被满足,或者说联销体失去了共同目标,那就无法起到正面效果,轻者大家散伙,重者体系崩塌。

哇哈哈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当市场情况好的时候,就显得非常强势。反之,掌控力会逐渐变弱,不可控环节增加,信息传播速度慢,致使生意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要解决这些问题,扁平化的电商恰恰就是良药,所以即使强如娃哈哈,也只能做出“妥协”。宗老板的说法,大概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不过后半句依然硬气,“反对烧钱、买流量。”这是向B2B和B2C平台们喊话——娃哈哈家大业大,流量的事儿我自己搞定,不靠你们。

宗老板还表示,为了(在不买流量的前提下)做好这个可能在6.18正式上线的电商平台,娃哈哈将在杭州启动一个电商大厦,还要再招个几千人。

众所周知,包括各大电商平台在内的流量费用早已今非昔比,流量贵的问题也几乎成了所有电商经营者的痛点。尤其在天猫、淘宝上,如今的流量价格已经没有未开垦的地了,到处都是水涨船高的竞争。因此,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

据知情人士透露,10%-40%是电商行业的平均流量成本,而消费品这一块,流量推广的费用大概能占到整体成交额的10-20%。不过也有人担心,流量入口的问题娃哈哈怎么解决?难道让消费者主动去娃哈哈的平台上注册、登陆、消费吗?

“宗老板‘又上头了’。”一位娃哈哈前员工如此说道。

微商事业一地鸡毛

为什么要说“又”字?因为哇哈哈此前吃亏、上过当。

娃哈哈最早“触电”的产品是在2018年,彼时,公司推出了多款奶制产品,主要走微商渠道。由于完全不知道社交电商怎么玩儿,娃哈哈便只负责品牌及生产,而将业内公认的成功要素——“渠道”交由IP合作方运作。

如此结果便是,一群代理商跑出来哭诉自己“被骗”了。

这群“受骗”的代理商声称,娃哈哈很多当初承诺过的政策都没有执行到位,特别是弃用了此前推出的城市代理—大区代理的模式,转用会员—VIP—经理—总裁的模式,还准备开辟线下渠道,售卖的天眼晶睛产品甚至比线上产品的价格低。

娃哈哈随即做出解释:“创新代理模式,各级代理商的销售更加透明,原来所谓的大代理商就不能为了冲销量向低级别的代理商压货了,触及很多传统代理商不合理的利益,所以这些代理商才想出了‘维权’的办法。”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娃哈哈对于微商渠道经验不足,品牌合作方手下出现了多个团队同时运营,政策多变的问题,这导致大量产品最终被积压到代理商手上,而并非由消费者购买。

至此,微商事业一地鸡毛。娃哈哈痛定思痛,成立了一家名为“杭州娃哈哈钜和”的子公司,法人为宗钜量;公司与拼多多合作销售单价1元左右的常温乳酸菌产品“呦呦君”。据知情人士透露,呦呦君在拼多多平台上的销售情况相当不错,仅官方店就卖出30余万件蓝瓶呦呦君。

电商打不垮娃哈哈?四年过去,宗庆后“真香”了

图片来源:网店截图

“少SKU、高单量、短爆发的拼多多模式,通过主打抽纸的‘拼工厂’们已经证明了其确实可行。另一方面,娃哈哈是最早和拼多多建立官方合作关系的传统快消企业,和拼多多初期的很多’杂牌’乳酸菌比起来,娃哈哈品牌背书更强大,价格也相仿,自然吸引了很大流量。”行业专家表示。

从“抵制”到“妥协”

从未有人质疑进军电商的诸多优势,但如今的问题在于,70多岁的宗老板亲自挂帅上阵,这次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大了些?

对娃哈哈而言,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迫不得已。

“盛极必衰”已经是条铁律,这在娃哈哈的营业额方面多次得到验证。2014年达到最高峰后,娃哈哈的营业额并没能继续增长,而是开始走“下坡路”。

2014年~2017年,娃哈哈的营业额分别为720亿元、494亿元、529亿元和456亿元,2017年比2013年缩水了300亿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娃哈哈此前坚守传统模式,不愿去适应电商新潮流。另一方面,娃哈哈原来独霸的市场出现了许多新产品。走进各大超市,娃哈哈儿童饮品和矿泉水依然畅销,但其他品牌的与娃哈哈同类型的饮料也是层出不穷,人们的选择愈加多元化,娃哈哈的固有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挤压。

在传统渠道日渐萎缩、线下红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之下,娃哈哈不得不考虑做出改变。2018年娃哈哈推出炫彩营养快线、AD钙奶味月饼、哈哈粽等多种新产品,并且基于动漫人物《天眼》的主角形象推出了名为“天眼晶睛发酵乳”的保健饮料。

与以往不同的是,该产品采用微商销售的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8年娃哈哈年营收额重新增长,达到468.9亿元,与娃哈哈销售模式的转变有着莫大的关联。

可在初尝甜头之后,宗老板仍保留着最后的“倔强”,他曾公开表示:“天眼晶睛发酵乳“依靠微商并不意味着拥抱电商,传统的“联销体”模式依然是娃哈哈的主力。

好在到了今天,宗庆后终于不再“固执”,娃哈哈也顺应了潮流,正式“拥抱”了电商。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娃哈哈此举都是明智之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转战线上,铺设渠道,寻找新的突破点,娃哈哈也希望如此。走到今天这步,明白了电商的重要性,娃哈哈为此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之后的道路是否好走?这将是对平台的考验。

综合自:最极客、快消、综艺圈新势力

作者:乒乓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