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臣二僕的時代,亂世王彥章持節忠義,拒絕朝梁暮晉

一臣二僕的時代,亂世王彥章持節忠義,拒絕朝梁暮晉

“朝梁暮晉”這則成語出自於五代時期,由忠臣王彥章的一句話演變而來。正如“豈有為臣為將,朝事梁而暮事晉乎!”,要搞清楚為什麼王彥章會說此話,需要對唐朝滅亡後的局勢做進一步的瞭解。

自朱全忠建立後梁,中國又進入了多板塊的分裂割據時期。在中原大地上項目出現了五個朝代,即梁、唐、晉、漢、周。這些朝代的名字先前在歷史上出現過,為了有所區別,增加了個後字,史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稍細一點兒說,朱全忠建立了後梁,別說統一中國,連北方也沒有統一。盤踞在山西地盤的李克用,早在唐朝就被封為了晉王。朱全忠滅掉他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他死了,李克用也死了。但是,兩股勢力的較量卻沒有終止。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繼任晉王。此時,朱全忠被第三子朱友珪殺死取而代之。時隔不到一年,朱友珪四弟朱友貞殺死他,自己登基,史稱梁末帝,稱之梁末帝是因為他是後梁最後一位皇帝。終結後梁的就是繼任晉王的李存勖,他滅掉後梁稱帝,他自稱唐朝李氏後人,建國號為唐,史稱後唐。皇帝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後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聽到李存勖稱帝后,也改號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不久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稱帝,國號為漢,史稱後漢;繼而後漢天雄節度使郭威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這些朝代時間都不長,若曇花一現,最短的只有三年,累計不過五十年。

另外,那時還出現很多割據性質的地方國家,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唐、南漢、南平吳越、吳閔、楚和北漢。這些國家,除北漢建立在北方,即現今的山西境內,其餘的都在南方的巴蜀地區。朝代變易快,國家更迭快,大臣大將就成為牆頭草,隨風搖擺,朝梁暮晉。

王彥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變亂時代,能夠操持忠義節氣實在不易。他臂力超人,驍勇善戰,很早就投靠了朱全忠。屢次作戰,屢立戰功,朱全忠當上皇帝,王彥章成為大將。朱全忠死後,王彥章又效忠他的兒子。儘管梁末帝發動政變奪位成功了,可是穩定大局卻是個難題。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因為擁立他有功,居功自傲,所轄六週賦稅從不上繳,隨意使用,甚至還組建了親兵隊伍,儼然成為小朝廷。梁末帝想削弱他苦於沒有辦法。忽然有一日,辦法來了,楊師厚突然病死,簡直是天賜良機。租庸使趙巖建議,將此地一分為二,有兩個節度使駐守。這當然是個好主意,問題出在將此地分開,就有一部分官吏和士兵需要遷徙。在此處安居樂業的人,那一個也不願意走。於是,兵變發生,有人乾脆投靠李存勖。李存勖早就對後梁垂涎三尺,這等便宜怎能不撿?立即出兵佔領了此地。梁末帝派劉鄩去救,不但沒有救下來,還被打了個大敗。此時,後梁危在旦夕。

存亡關頭,能夠力挽狂瀾的只有王彥章。他指揮水兵、陸軍同時並舉,阻擊敵軍,而且取得了勝利,奪回了德勝城的南城。隨機拆房屋,造木筏,順黃河東進,攻打楊劉城。李存勖聞知,立即派手下士兵出動增援。增援的士兵與王彥章將士都在黃河漂流。兩軍互相放箭,傷亡不計其數,但是,王彥章部卒毫不畏懼,奮力前行。到達之後,英勇衝殺,要不是李存勖的增援大軍迅速趕到,後梁軍隊肯定拿下了楊劉城。

後梁軍隊沒有攻破城池,士氣卻很高漲,隨時準備發動強攻。要看就有破城的危機,李存勖心急如焚。便在這緊要關頭,梁末帝撤換將領,王彥章被罷免。李存勖化險為夷,楊劉城安然無恙。原來,耿直的王彥章看不慣權臣趙巖和張漢傑誤國誤民的做法,曾放話要收拾他們。這倆人都是朱全忠的女婿,深得梁末帝的信賴,他們怕王彥章取勝後權勢更大,就誣陷王彥章沒有攻下楊劉城,是貪酒誤事。梁末帝聽信讒言,立即解除了他的兵權。

後梁內鬥錯失良機,李存勖率領的軍隊卻士氣正旺。楊劉城危機解除,即向後梁反撲而來。梁末帝再無良將領兵,想起王彥章,又派他披掛上陣。起用了他,卻不放心他,給他派出的監軍就是誣告他的趙巖和張漢傑,王彥章根本無法依計行事、無法調動軍隊。本來想迅速拿下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可是遭受掣肘,行軍緩慢,貽誤戰機,反而吃了敗仗,不得已退後堅守中都(今山東省汶上縣)。

時隔不久,城池攻破,王彥章淪為俘虜。“豈有為臣為將,朝事件梁而暮事晉乎”即是李存勖派人規勸王彥章時他的回答。朝梁暮晉這則蘊含著剛正忠貞的詞語,流傳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