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他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

权力是一剂令人流连忘返、不能自拔的“毒药”,古今多少人倒在吸食它不能戒掉的悲剧下。封建王朝史,天下至尊的皇帝宝座让无数英雄豪杰、文臣武将折腰。坐上皇位,没有几位想下来的;即使是原本情真意切的兄弟,也会因为皇位反目,明朝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的前后事宜正是最好案例。可在唐朝,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权力于他如浮云,他在乎家人超过在乎皇位。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李轮。李旦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武则天是武周女帝武则天,兄长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孙子是唐肃宗李亨。

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他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


大唐最高统治阶层与李旦有着不可分割的各种联系,不可分割。李旦一生,可以总结成精华十六字: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期间曲折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到的。下面笔者从年份来叙述李旦一生的大概事迹。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己未,李旦出生长安,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第四子,不久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

永淳二年(683年),李轮更名为李旦,改封为豫王。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囚于宫中并无实权,是傀儡皇帝,中央和地方都有极大的还政李旦的呼声,均被武则天残酷镇压,李旦日子也因这些人的“惹事”异常难过。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得祥瑞,李旦捏着鼻子加封尊号,李唐宗室大量跳出,被屠戮殆尽,即便李旦执政,也没有足够的军政力量摆脱武则天的控制。684年到688年,四年的傀儡皇帝。

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他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李旦为皇嗣,被逼改姓武,移居东宫,各种权力丧失,只是个有生命的提线木偶,太子妃还无端被杀,生活十分艰难,朝中百官和武氏诸王抓着李旦拼命抨击表忠心,捏造其谋反罪证,最后还是东宫官吏顶住严刑逼供剖腹表清白,李旦才未死。690年到698年,八年皇嗣。

圣历元年(698年),李旦主动让储君之位给李显,李旦复为相王。神龙元年(705年),神龙政变,李显称帝,李旦辞要职拒为皇太弟(皇位继承人)。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驾崩,李旦极力推辞帝位,但还是被儿子和大臣逼着登基。实际,众人清楚,这只是个过渡,权力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掌握。景云二年(711年),不是太子的李隆基被李旦扶持起来。先天元年(712年),李旦因彗星划过,禅位李隆基,当上太上皇。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他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


李旦对权力和皇位表现得无比淡然,他只在乎自己的家人,从不争权夺利。要知道,他有很多很多次机会,将皇帝宝座和天下大权牢牢抓住手里,无论是在武则天时期,还是李显时期,还是李隆基时期,他都没有选择这样做。权力欲望于他而言,比不上家庭和睦。李旦第二次为帝时期,为什么削弱长子身份兼太子身份的李成器的权力?因为李旦不想自家出现两兄弟反目成仇的事,他也明白李隆基的才能和表现远杰出于其兄长李成器。即便自己不这么多,李隆基还是能夺得皇位,只不过要经过一场血腥的政变。

九年天子、八年皇嗣、三让天下、两即帝位:他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


李隆基的彪炳政绩,能说没有李旦当年的英明决定?开元年间,李旦与众多子孙相处是其乐融融,李隆基也没有刁难过哪位兄弟。李旦不谋其他,只求家庭和睦、皇族永昌和国家强大,这在原本刀光剑影、血流满地的李唐皇位更迭中非常难得。借用《旧唐书》中记录的关于李成器死李隆基说的话:能以位让,为吴太伯,存则用成其节,殁则当表其贤,非常之称,旌德斯在。李旦无愧庙号中的“睿”,永远保持着理智,从未被权力冲昏头脑,历代君臣赞他为“圣贤”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