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一个谥号被历代文臣视为最高荣誉,这个谥号就是——文正。在古代的谥法中“文”代表着“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勤学好问;博闻多见”,而“正”则有着“内外宾服曰;清白守洁;淑慎持躬;守道不移”等意义,可以说能够获得“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必定是生前功勋卓著,深受帝王信任,百姓爱戴,同时在个人道德品质上毫无瑕疵的柱国之臣。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人们每当提起在北宋时期获得“文正”这个谥号的名臣,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其实除了范仲淹以外,在北宋还有几位名臣曾经也获此殊荣。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今天嘿小鼬要来和大家讲的就是北宋的另一位“文正”,此人担任宰相十数年,为政清廉、处事谨慎、为人宽厚、以德服人,他就是宋真宗时期的名臣——王旦。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公元957年王旦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王祜就是北宋初年的名臣,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小时候的王旦虽然有些沉默少言,但是却特别喜爱读书,他的父亲也看好王旦将来能够成为大宋朝廷的股肱之臣。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公元980年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五年,23岁的王旦进士及第,从此就开启了他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年轻的王旦首先被封为大理评事,随后又后出任平江知县,在地方上经过几年的历练后,王旦被重新调回东京汴梁先后担任知制诰、兵部郎中等职。在宋真宗继位后不久的咸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001年三月王旦就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五年后拜为宰相。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北宋另一位名臣寇准几乎是与王旦同时间被提拔,甚至在刚开始的时候寇准的官职还高于王旦,在宋太宗赵光义晚年时期,就已经将寇准提拔为参知政事,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副宰相”,可是由于寇准锋芒太露,经常批评弹劾一些权贵,导致几次被贬。可是王旦却十分看重寇准,在他心里寇准是接替他宰相之位的最佳人选。只不过王旦的这份心思从没有向寇准明言。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后来寇准调任枢密院担任枢密使一职,中书省在一件事情上需要与枢密院进行沟通,结果在来往的公文上中书省违反了诏令的格式,寇准就抓住这件事情进行了弹劾。结果包括王旦在内的多名官员都受到了处罚。可是就在一个月以后,枢密院的一封文书竟也被中书省的官员发现格式存在问题,在报告给了王旦后,有人怂恿他趁此机会打击寇准,可是王旦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让人把文书退回了枢密院,请他们更正之后再送过来,这件事情让寇准十分惭愧,后来寇准曾经向王旦发出了“

同年,甚得许大度量?”的感叹。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由于王旦和寇准在一些政事上出现过分歧,寇准有时候就会私下向宋真宗打王旦的“小报告”,可是每当王旦在宋真宗面前提起寇准的时候,却总是称赞寇准的才华,面对这种情况,宋真宗和王旦之间发生了一次对话“(王旦)每见帝,必称准才。而准数短之。帝谓旦曰:‘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王旦谢曰:‘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此臣所以敬准也!’”

可见虽然寇准经常弹劾王旦,但是王旦却认为这是寇准刚直不阿的表现,反而更加对其敬佩。在王旦病危之时,宋真宗请求王旦说一个可以接替他宰相之位的人选,王旦一开始并没有表态,直到在宋真宗的再三要求下,王旦终于说出了他心中的最佳人选“以臣之愚,莫若寇准。”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王旦这一生除了积极推荐贤能,还不屑于那些谄谀之臣为伍,并且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阻止他们危害朝政,像王若钦、丁谓这样的奸臣,自然也心中十分怨恨王旦,动不动就上书弹劾他。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好在多年的兢兢业业,让王旦赢得了宋真宗的信任,也让这些奸臣的诡计没有得逞。对于王若钦,王旦早就看出来他“才有余,而德不足”。宋真宗多次想要提拔王若钦都被王旦所阻拦,他告诉宋真宗“王钦若遭逢陛下,恩礼已隆”不必再进行提拔了。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在王旦逝世后不久,王若钦就成功当上了宰相,可是王若钦想起王旦来,却还是满腔愤恨:“为王子明(王旦字子明)迟我十年作宰相。”可见王旦在主政期间,一直压制着这些奸佞小人。

在北宋除了“范文正公”还有一位“王文正公”

这就是王旦,他当大臣十八年,其中当宰相十二年,经他推荐的国家大臣十几个,其中未当上宰相的仅仅只有俩人。足可见其识人之明。

宋真宗曾称赞王旦“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