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日本测绘人所绘中国舆图中的钓鱼岛

虽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自18世纪末,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后,日本方面便开始无视大量历史事实,不断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在清东陵的景陵隆恩殿内,一张由日本水户人长久保子玉绘制的《大清广舆全图》则赤裸裸地回击了日本的这一无理取闹行为。

清朝时期日本测绘人所绘中国舆图中的钓鱼岛

这张《大清广舆全图》绘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是日本人长久保子玉在湖南平江人蔡方炳所做《广舆记》的基础上所绘制的。 蔡方炳,字九霞,号息关。出生于清世祖顺治年间,康熙十八年,因为学问丰富渊博而入仕,后来不喜官场生涯,以生病为由而辞去官职,韬晦穷居,立志著书立说。蔡方炳好学不倦,尤留心政治性理。工诗文,兼善隶草。著有《耻存斋集》等著作多部,特别是增订了《广舆记》二十四卷,并传于世。

清朝时期日本测绘人所绘中国舆图中的钓鱼岛

《大清广舆全图》绘于清朝鼎盛时期,疆域四至为: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叶岛。疆域辽阔,国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地图色彩鲜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比例准确,地名齐全。图中标示有:清朝各地、省州府县、山川湖海、边关海港、蕃属之国,以及名人事迹、诸侯分封、陵墓古迹之所在。该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则,在图右下角,有关于比例尺的文字说明, “……度以本邦曲尺,为二尺一寸五分,率以八分有奇,折百里。其它省府州县,山川古迹之远近,以《大明一统志》所注里数,量分寸。随北极星出地之度数,按里程而定之云……”


清朝时期日本测绘人所绘中国舆图中的钓鱼岛

清朝的康乾时期,三位有为的君主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于中华版图的奠定,民族关系的稳定、中华文脉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康熙朝时,清政府初步形成了剿抚并用的方针,即“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先后平定了“三藩之乱”;遏制了沙俄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武力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使台湾回归;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收复蒙古。雍正时期,青海归入清朝版图。乾隆时期,乾隆帝武功繁盛,进一步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平定了边疆地区叛乱,新疆归入中国版图,在维护民族与疆土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清朝时期日本测绘人所绘中国舆图中的钓鱼岛

虽然,在《大清广舆图》中,琉球岛并没有绘出,但是却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图中台湾东北方向,画了一个小岛,名曰“高华岛”,即现在的钓鱼岛。在“高华岛”之下,作者注曰“自是琉球舟行四日,道程东北”,而根据历代出使琉球的使臣所留下的纪录,自钓鱼岛至琉球,一般也是四日舟程,可知其即为钓鱼岛。这幅《大清广舆图》不绘琉球,而绘钓鱼岛,恰好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而这是由一位日本人所绘制,也使此图更具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