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為什麼沒有拍出原著效果

我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我十七歲那年,鄰居上師範的姐姐放假回家拿回了不少書,其中一本是她的最愛,土黃色的封面及很土的書名並不引人注意,而且那是窮居鄉野的我並不知道路遙的大名。正在讀師範的姐姐極力推崇,基於對於這個準老師的信任,我拿起了這本書,翻開第一頁就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氣讀了三天囫圇吞棗過了第一遍。又迫不及待的開始了第二遍,第三遍,知道第七遍把書讀塌架了還意猶未盡。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沒有拍出原著效果

嚴格來說我不是文藝青年,只不過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從集市上帶回來兩本《邊城》,我才偷偷開始了我的閱讀生涯。我要感謝我的父親,他略微不同於其他農村人之處就是偶爾會買點書回家讀。當然他並不是讀書人,也不從事文化的營生,僅僅是一個落榜多年彎腰修地球的莊稼人。買書也許是對逝去的青春或曾經的憧憬的祭奠,因為有些書買回來他也僅僅是胡亂的翻那麼幾頁,並沒有心思去深入的細讀。而這些散發著墨香的書成了我額外的精神糧食,趁大人們下地幹農活時拿出來飢渴的啃起來。說啃很符合我當時的境況,因為我那時字並沒有認全,有些生僻字我只能靠著故事情節猜它的含義,因為我家窮的連本新華字典都沒有,我囫圇吞棗的讀,絲毫不因一些字不認識而打斷興頭。也許我的父親是知道我讀屬於他的那些閒書的,因為書裡的摺頁會隨著我的閱讀進度而不斷的變化位置。但是一向威嚴的父親並沒有阻止這個進程,他可能是默許了。可能在他的內心深處認為這些書以及更多的書能把我培養成棟樑之才。

十七歲的我捧著路遙的大作孜孜不倦的讀下去,淚水一遍又一遍的溼透了書頁,寫的太真實了,我懷疑路遙是照著鏡子畫下了我們的世界。路遙的書愈加清晰的激發了我混沌的內心的一個念頭,它萌發了一顆種子,我發誓要像孫少平一樣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一番。當然路遙也同樣刺激了師範姐的弟弟,這個和我同齡的夥計正在為他的學業發愁。但是孫少平兄弟的精神鼓勵著他屢敗屢戰,越挫越強,高中他上了六年,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好歹過了獨木橋進入了象牙塔。聽說在象牙塔裡他混的如魚得水畢業後在一家制造企業內也是咬著牙折騰,他相信明格錚亮的太陽不會偏心,它會照耀每個人。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沒有拍出原著效果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為生活奔波為生活折磨的我彷彿已經洩去青春的勇氣,磨掉了蓬勃的銳角。但得知毛衛寧導演得《平凡的世界》上映。我還是懷著極大的熱情窩在沙發裡溫習我的青春記憶。然而事實證明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這部捧獲了無數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金牛獎最佳作品獎、 金熊貓長篇電視劇大獎等無數大獎的電視劇讓我徹底心涼和無語,我懷疑這些獎是不是摻了極大地水分。電視劇改編最起碼應該尊重原著,可是整個電視劇根本看不到原著的丁點精髓和底蘊。也許這個生在北京長在大城市只拍主旋律的大導演根本上是選錯了劇本,如果路遙先生地下有知,他定會暴跳如雷的拒絕授予毛大導演改編權。拍的太爛了。我對當下的文藝事業現狀是及其不滿的,也許文藝改成文娛更為妥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