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鬥彩

鬥彩,創始於明代成化年間,其製法是先以青花色料在胎上勾繪出紋樣的輪廓線,施釉燒成後,於輪廓線內填以紅、黃、綠、紫等多種色彩,再經低溫兩次燒成,畫面呈現釉下青花與釉上色彩相鬥媲美,因此得名。

畫彩技法有填彩、點彩、加彩、染彩、覆彩等多種。成化鬥彩製品胎薄體輕,釉脂瑩潤,白中微閃牙黃。除了個別的大件器和少數大碗、印盒以外,多數是小型的酒杯和高足杯,一般的口徑都在7釐米~8釐米左右。

其作品有雞缸杯、高土杯、葡萄杯、三秋杯、嬰戲杯、天字罐等,均為絕代佳品。其中鬥彩雞缸杯最名貴。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豫章陶志》稱:"成窯有雞缸杯,為酒器之最。"

《唐氏肆考》載:"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隻,值錢十萬。"

成化鬥彩裝飾紋樣有花鳥雞禽、人物嬰戲等。雞缸杯,其畫面公雞一、母雞一、小雞三,同時配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湖石以青花表現,其他以各種彩色組成鮮麗、幽雅的畫面。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的鬥彩,都和成化鬥彩一樣,先用青花勾勒出花紋的輪廓,然後填上各種彩色。施彩用平塗法,不分陰陽,施彩厚薄均勻,填色準確。清代彩色,一個色彩往往有深淺之分。比如紅色,深的油紅色較厚、鮮豔,淺的則像淡珊瑚紅色,色薄。又如綠色,深的是草綠色,淺的是粉綠色。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的鬥彩色釉精細、瑩潤、透徹。康熙鬥彩繪製精緻,色彩豔麗。因為以金為著色劑的"洋紅"(即胭脂紅)在康熙時開始使用並迅速流行,取代了礬紅,從而使鬥彩顯得更加嬌豔。在圖案設計上,康熙鬥彩仍帶有明後期的遺風,紋飾圖案往往佈滿全器。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雍正鬥彩,釉下以青花勾線,釉上各種色彩大都準確地填在框線內,不出範圍,非常規整。雍正鬥彩突破了過去單純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傳統工藝,將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結合,使鬥彩顯得更加秀麗清逸。雍正鬥彩十分講究釉上彩的多樣,在一朵花內填以紫、紅、黃、綠、青等多種色彩。這種表現手法反映了當時鬥彩製作工藝的精湛。在圖案設計上與粉彩十分相像,以花鳥為主,風格趨於清新淡雅。

五彩

五彩是鉛釉彩,色彩的表面平滑光亮,透明度也好,而且色調濃豔。五彩瓷器最著名的是明晩期的嘉靖和萬曆兩朝,開創了彩瓷製作的新局面,為中國彩瓷史上又一新階段。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五彩瓷器可分為兩類:

一種是以紅、綠、黃等彩相結合的釉上五彩。

一種是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紅、綠、黃等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瓷器嘉靖、萬曆時期的五彩瓷,主要是青花五彩器。它以紅、淡綠、深綠、黃、褐、紫及釉下藍色為主,彩色濃重,尤其突出紅色。圖案花紋幾乎佈滿全器,濃翠紅豔感覺非常明顯。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故宮藏萬曆五彩雲龍紋蓋罐是五彩器中傑出的代表作,它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綠彩繪成龍紋,肩部和下腹分別圍繞著一圈蓮瓣紋。構圖飽滿,主題突出。大紅大綠對比強烈,色彩濃重,尤其突出紅色和綠色,效果異常鮮明。

雍正五彩設色濃郁,彩色閃青,具有明代風格,又叫"大明彩"。其特點是作品多仿成化,致使釉層厚重,有的色彩還略帶粉質。其黑彩與康熙時不同,康熙時在黑彩上加罩亮釉,而雍正時則以黑彩和亮釉混合使用。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乾隆中期以後五彩、粉彩、琺琅彩三種同時使用,稱為"萬花彩",最能表現層層花朵之美,因而也很珍貴。

琺琅彩

清代瓷器燒造的另一個重要成就就是琺琅彩,它是先於燒好的素瓷上用琺琅粉按所需要求繪製好後,再次入窯燒製而成。琺琅彩創燒於康煕晚期,大多是盤、壺、盒、碗、瓶、杯等小件器,專作宮廷皇帝、嬪妃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康熙琺琅彩器一般都是在素燒過的瓷胎上用黃、藍、紅、豆綠、絳紫等彩色作地,彩繪纏枝牡丹、月季、蓮、菊等花卉圖案。琺琅彩中成功地引進了砷,改變了歷代釉上彩單線平塗、無陰陽反側的侷限,收到了紅為淡紅、綠為淡綠的鮮而雅、粉而柔的藝術效果,有四凸不平的立體感。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康熙琺琅彩瓷的典型器物有黃地琺琅彩牡丹碗、粉地琺琅彩牡丹杯、紫地琺琅彩花卉瓶等。雍正琺琅彩工藝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更加成熟,作品更為精緻,可謂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其中一項重要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在澀胎上敷彩作畫的方法,而在白釉上進行彩繪。

雍正琺琅彩繪畫的主要特點,是採取了當時宮廷畫院"如意館"之類工筆紙絹畫畫法,其花卉、禽鳥、山水、人物的勾畫、皴、染完全同於紙絹,其中許多就是如意館畫家的手筆。繪畫設色都極精巧,雖系工筆,仍然俏麗生動。畫面多有題詩,詩有四句、兩句及單句,一般為行書,少見隸書,並有胭脂紅或礬紅引首及句後聯珠印。雍正琺琅彩胎體更加輕薄,釉色更加潔白光潤。紋飾精細,用彩講究,色彩和諧,繪畫技術高超。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乾隆琺琅彩繼承了雍正的傳統,沒有多大變化,只是繪畫題材有所增減。其後發展的主要特點是"錦灰堆"畫法,即在彩地上用各種色彩繪各式各樣的織錦紋、絲綢紋和其他花紋。花紋中有填繪各式纏枝花或其他圖案畫,也有圍繞主題畫面的大開光,另開若干小開光以畫邊花。其繪畫特點出現了中法和西法相結合的人物畫。乾隆琺琅彩的色彩特點是:杏黃色細膩而泛紅,藍色鮮豔似青金,胭脂水色濃而透明,花卉線條用黑色處濃如墨,色彩渲染而不厚,款識用藍料或胭脂水料,均較薄。

粉彩產生於康熙中期,盛於雍正,發展於乾隆。受琺琅彩的影響而產生,在文獻中粉彩也稱"軟彩"。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粉彩屬釉上彩繪,是在先燒好的潔白釉瓷胎上繪畫,然後再入爐燒製而成。粉彩的顏色由紅、黃、綠録、藍、紫五種基本色彩組成,彩色中加上一種鉛粉,同時施入一種玻璃白,減弱了彩色的濃豔,使色調顯得很柔和。清代粉彩以雍正時燒製水平最高,不僅有白地繪彩,而且也有各種色地彩繪的,如珊瑚紅地、淡綠地、絳地、墨地、木理紋開光粉彩描金等。描金勾線加填墨彩的品種更是別緻,更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對比上的美感。圖案畫面有花鳥、人物故事和山水畫,以花卉畫為主。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在白色的瓷面上尤以胭脂紅色的秋海棠為絕豔。雍正粉彩胎土潔白,釉汁純淨,瓷胎之白且薄達到了"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地步。

乾隆粉彩在彩繪工藝上,凡胭脂紅花朵大多勾莖,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單獨地渲染。錦地、藍地、黃地開光粉彩的製作,已逐漸增多。珍貴名品有胭脂紅地粉彩、金地粉彩、黑漆嵌金銀絲開光粉彩和一些茶葉末地粉彩、霽紅地粉彩以及粉彩描金器等。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器之上兼用粉彩和琺琅彩的裝飾工藝。

康雍乾“鬥彩、五彩、琺琅彩”,個個很出彩

從圖案花紋看,乾隆時期的粉彩有漸趨繁縟華麗的傾向,特別是乾隆末年至嘉慶初期盛行的紅地、綠地風尾紋的粉彩器為甚。在作畫方法上,不僅掌握了以鉛粉調和顏料的技術,而且能根據描繪的對象隨時加彩,顯得自由活潑,意趣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