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作品上的印章有講究,千萬別亂蓋!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幾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書畫作品上的印章有講究,千萬別亂蓋!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畫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印章

書畫上的印章種類很多,如作者的姓名章,齋、室、堂號名章;也有的刻有詩詞、成語、格言等,稱為“閒章”。

書畫作品上的印章有講究,千萬別亂蓋!

畫上用名章有一定慣例:落款有姓氏時,應該用名印;落款沒有姓氏時,應該用姓名印。兩方印連用時,應該一個是白文,一個是朱文,名印在上,字號印在下。閒章一般用在書畫幅面的邊角上,與款識呈對角之勢,即一個在左上角的話,另一個就應該在右下角。

印章只要用在邊角上,就叫作“壓角章”,可以起到使畫面構圖平衡美觀的作用,還印章只要用在邊角上,就叫作“壓角章”,可以起到使畫面構圖平衡美觀的作用,還可點醒畫面。

米芾、蘇軾、文同作畫則有款有印,並且有題字題詩的習慣。可以說,宋代人開了中國繪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藝術先河。到元、明時,這種做法蔚然成風。

有一段時間,明代的院體繪畫多題官銜為款,如呂紀寫“武英殿錦衣衛指揮呂紀”。這時候出現了刻官銜的印章,例如大學士之章等。

現存的很多古代書畫,都印有乾隆皇帝的印章。章蓋得太多,其實是會損害書畫的但要更好地鑑定書畫,瞭解一下其用章的慣例也是有必要的。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編“石渠寶笈”四十四卷,凡是入寶笈的都用的是五璽:

一、乾隆御覽之寶(橢圓朱文),一般在畫卷正中;

二、乾隆鑑賞(正元白文),一般在左面;

三、石渠寶笈(長方朱文),一般在左面;

四、三希堂精鑑璽(長方朱文),一般在右面;

五、宜子孫(正方白文),在右面,與三希堂精鑑璽為姊妹印,兩印從不分開。

書畫基本常識之印章的用法
書畫用印常識
一幅沒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沒有一方好的印章作點睛之筆,更是一種遺憾。另外,生活中有幾方好的印章,偶一用之,也會大大提高你的生活品位。
一、名章
泛指作者姓名、字號等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於作者落款之後,一幅作品有兩方以上名章時要有陰陽變化,且大小最好相近,間隔至少一個章的空位。名章有時也可作手章使用,因其意義比較嚴肅,固以方形為主。
二、閒章
是為了豐富畫面、完善構圖而用的章。內容多以與作者的喜好、作品的內容有關的詞句或形象(如座右銘、作畫時間、作畫時的心情、作品的寓意等)。根據用印的位置又可將閒章分為三類:


引首章:用於作品的右上方,與落款相呼應,又與畫面融為一體,因此多以自然形為主。
壓角章:用於作品下方的一個角上,起降低畫面重心,穩定畫面的作用,以方形或長方形為主。
腰章:比較長的作品,視覺上的首尾不能相及,用一腰章能起到連接首尾的作用,多用長條或隨形章。
三、其它
收藏章:用於書籍等私人收藏。方形、圓形都可,偶爾也有隨形,印面要小,以免造成對藏品的破壞。
手章:指簽署文件、契約等用的私人印信,章面要小,字體要規範。
龍鳳章:可以作為夫妻感情的信物,一陰一陽,可用帶龍鳳鈕的方形章,加以精緻錦盒,象徵夫妻感情的深厚、永恆。對加深夫妻感情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鈐印的講究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硃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書法作品欣賞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閒章,不僅要注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不可違悖,而且應注意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協調一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