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康:深耕茶葉產業 打造脫貧攻堅“橋頭堡”

近年來,雲南鎮康縣依託茶山資源,開啟了以茶興城、以茶富農的綠色發展新篇章。

圍繞“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思路,雲南省鎮康縣多措並舉紮實推進茶葉產業發展,卯足幹勁不斷優化產業升級。短短几年內,從分散到集群,從傳統到現代,由點至面,積極探索出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路徑,實現茶葉規範化、規模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茶葉附加值,為邊陲小城茶農“趟”出一條快速增收致富路。

茶農增收屢創新高

鎮康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雲南省西南部,2005年從鳳尾鎮搬遷至南傘鎮,成為目前臨滄市最年輕、全國最抵邊的縣城之一,也是今年有望實現脫貧的縣城之一。不僅如此,鎮康縣還是一個古老的產茶縣,鎮康境內野生古茶樹群落有12萬畝,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園有1.6萬畝。悠久的茶葉文化,特色的地方品種,優異的品質和口感,鑄就了鎮康茶葉產業發展的根基。在此背景下,該縣近年通過不斷加大產業投入進行優化升級,讓茶產業逐漸成為當地縣域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雲南鎮康:深耕茶葉產業 打造脫貧攻堅“橋頭堡”

雲南省鎮康縣副縣長陶憲盛與北京瑞福盛茗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瑞合影

很顯然,茶葉產業是鎮康縣傳統產業,也是鎮康縣生態立縣、綠色崛起、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鎮康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茶葉產業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雲南省“雲茶千億”項目的推動下,在省茶葉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鎮康縣茶葉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瞭解,目前全縣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153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2家,獲“QS”質量生產安全許可認證4家,SC認證企業家,另外,在當地政府政策扶持下,當地快速成長起的茶產業專業合作社35個,主要茶葉產品有綠茶、紅茶和普洱茶及各種形狀緊散、生熟普洱茶等65個花色品種。

截至去年底,鎮康縣共發展茶園總面積9.4萬畝,其中無限性系良種茶葉2萬畝、高優茶園2.4萬畝、有機茶園認證2622.9畝、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園1.5萬畝。茶園分佈於七個鄉(鎮)69個行政村3個社區、全縣毛茶產量7114.6噸,產值2.2億元。有茶農2.65萬戶14萬人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經營銷售,全縣涉茶建檔立卡貧困戶6171戶22047人實現茶產業增收3935萬元,人均增收1785元。“今年增收形勢更為樂觀,據初步測算,今年人均增收有望突破2千元”。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說。

自2018年以來,臨滄鎮康縣圍繞茶產業重點打造“一城一鎮多莊園”,同時把茶產業作為綠色生態主導產業來抓,著力在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上做文章,全縣茶產業快速發展,目前茶產業已經發展成為茶農增收致富,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紮實產業優化“內功”

不過,鎮康縣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質茶葉資源,但是由於宣傳不到位,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品牌效應得不到發揮,致使好茶一直遊離在低廉的價格範疇。或早已意識到這一點,近年來,鎮康縣不斷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卯足勁優化茶葉產業佈局。鎮康縣以現有茶園為基礎,堅定不移的走生態化、特色化、品牌化、莊園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茶業發展之路,改善優化茶園生態環境,實現茶園基地建設向生態、有機農業轉變,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

目前,鎮康縣擁有高優生態茶園面積達到4.2萬畝,獲得茶園有機轉換認證證書2500畝。通過改進種植方式,大力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基本實現茶園綠色化生產。通過重點打造“一城一鎮一帶多莊園”,優化茶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推進茶產業三產融合,提高茶葉附加值,實現倉儲、茶葉陳化、包裝加工、收購銷售、茶葉收藏、品種齊全的茶葉倉儲中心,延伸茶葉產業鏈。

在鎮康,如何有效推進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已在政府、企業與茶農之間迅速掀起實踐熱潮。鎮康縣馬鞍山雲玲茶苑的女主人於宗玲是馬鞍山最早做果茶、茶菜、茶點的人。為了讓茶葉產業快速轉型升級,2019年年初,忙丙鄉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生態旅遊古茶村”的戰略佈局,結合馬鞍山村的民族風情與於宗玲一家聯手打造了馬鞍山首家茶宴製作點“雲玲茶苑”,並先後製作推出了“蜜果幽茶”“黃金貴葉”“茶香南罄”“憶苦思甜”“水調歌頭”等茶品。

相比之下,鎮康縣政府則將茶產業升級的重點落在了打造一批茶葉基地品牌上,以此增強鎮康茶葉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茶園生產效率和產業綜合效益,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不難發現,打造茶葉品牌及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或首當其衝。據瞭解,鎮康縣氣象局開始建立茶園小氣候綜合觀測站,採集茶樹生長、生理、生化和氣象、土壤數據的基礎上,開展普洱茶生長、加工與小氣候因子相關性研究,並依託先進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RFID和NFC等技術,採用全球領先的綠色食品級數字二維碼數字標籤與數字芯片技術,將普洱茶生長氣候環境、栽培管理、產品加工等數據植入二維碼數字標籤和數字芯片中,建立數字化、智能化普洱茶氣候品質認證和身份識別、產品追溯系統和防偽系統,形成“數字普洱”產業支撐體系。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鎮康縣玉鮮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彭家寨生產隊春茶產品。

按照“生態、綠色、有機、安全、特色、高效”的要求,鎮康縣將繼續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現有茶園為基礎,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化、特色化、品牌化、莊園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茶業發展之路。據初步統計,截至今年底,鎮康縣有望發展茶園面積10萬畝,新建高香型、早春型、特色型茶葉基地累計達2.3萬畝;建設生態茶園7.7萬畝,茶葉產量1萬噸,茶葉綜合產值14億元。

業務專幹帶隊赴外“取經”

不僅如此,該縣還深入全國茶葉消費市場重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期積累更多產業發展經驗。日前,由鎮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陶憲盛帶隊組成的考察團專程赴北京進行了實地調研,為鎮康縣茶葉擴大在京市場銷售和影響做準備。期間,陶憲盛特地帶來了鎮康縣當地自產的古樹普洱茶、滇紅茶以及滇青綠茶,邀請現場人員共同品嚐。與此同時,陶憲盛還詳細介紹了鎮康縣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等,充分顯示了康鎮縣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的特點。

陶憲盛在北京瑞福盛茗科貿有限公司參觀考察時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為深入瞭解北京茶葉市場發展趨勢,探索鎮康縣古樹茶走出雲南的可行性方案,逐步實現順利進軍北京市場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圍繞“當前階段北京市場中雲南普洱茶所佔領的市場份額;覆盤鎮康茶葉目前在北京市場所處的行業地位;優化生產工藝、製作流程等來提升茶葉的品質、口感、香氣,並依託鎮康縣古茶樹的自然優勢及老藝人的純熟手藝研製出更加適宜北京市場的創新茶葉品類。”等四個方面,陶憲盛與北京瑞福盛茗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瑞進行了深度探討。

張子瑞表示,通過對鎮康縣所產的幾款茶的品飲,意識到其地域優勢明顯,尤其是古樹普洱,具備香氣飽滿、條索肥碩典型臨滄茶的特徵,給其留下了深刻印象。鎮康茶葉想要走進北京市場,勢必需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

張子瑞認為,目前北京茶客的消費多數趨於理性。加之受電商衝擊,網絡消費平臺的崛起為茶葉購買提供了極大便利,因此市場也逐漸飽和。類似前幾年依靠炒地域炒概念來迅速佔領市場的模式已再難複製,這也為康鎮縣茶葉進軍北京市場提出了挑戰。唯有從茶葉品質方面下真功夫,才有可能突出重圍,逐漸在北京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在張子瑞看來,提高茶葉品質需要從茶葉的“純度、香氣、潤滑、厚重、回甘”等方面入手。一、純度:茶作為飲品,純正是首要指標。然而由於茶葉受其生長區域和製作流程的限制,容易產生煙味、糊味、餿味等雜味。但作為優質古樹茶,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免這些問題。 二、香氣:山野幽香,清蘊自然,是古樹茶的特點。由於古樹茶產自深山,加之工藝嚴謹、製作精良,所以在品飲時能感受到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滌盪心神。香氣純正是判斷普洱茶製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普洱的幹茶香、茶湯香、掛杯香,均具備含蓄內斂的特質,飽滿醇厚,留香持久。 三、潤滑:茶湯細膩潤滑,不糙不澀,優質的古樹茶入口潤滑細膩,不糙,不澀,不鎖喉。如果不具備此特點,需要在工藝流程或原料品質、產地方面找原因。總體而言,優質的古樹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品飲具有流暢的潤滑感,因而茶湯是鑑別茶葉內質是否豐富的關鍵。好的古樹茶茶湯入口,在口中迂迴嚥下,既能感受其茶湯粘度,又能品味到茶湯的厚實飽滿度及順滑等。 四、厚重: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氣韻飽滿,質感豐富,留香時間長。普洱古樹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現為氣韻感和物質感,氣韻感是指茶氣飽滿,進而充盈整個口腔的體驗。甜而不澀,體感較為明顯。物質感是指從入口開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強烈變化,芳香層次遞進而豐富。 五、回甘:回甘生津,舌底鳴泉,回甘是普洱茶品飲中最重要的感受,是一個由苦轉甘的過程。新的古樹生茶在入口時會有淡淡清涼的苦味,在唇舌間稍作停留,便由開始的苦澀瞬間化開,滿腔甘甜,兩頰和舌根生津,故有舌底鳴泉之說。“一旦古樹茶具備了這五點,相信過硬的品質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美好體驗的同時,也能使自身品牌立於不敗之地。 ”張子瑞說。

在逆境中積蓄持續發展後勁

另據瞭解,鎮康縣每年將整合不低於20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茶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縣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農資金作為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引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對推動行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縣政府還將進行獎勵。鎮康縣立足實際,採取有力措施,把茶葉產業發展作為鎮康縣解決脫貧攻堅助推產業興旺、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來抓,通過努力,逐步實現了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鎮康縣茶葉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全縣經濟發展重要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鎮康縣茶葉加工企業已初具規模,茶葉價格也有所提高,但與其他地區、縣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缺乏龍頭企業,工業化發展程度較低。鎮康縣茶葉90%以原料銷售為主,稅源外流,為他人做嫁衣,產業應有的效益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沒有形成茶葉富民富縣的格局。二是茶葉加工企業小而多,競爭能力不強。目前,鎮康縣已獲“SC”質量生產安全許可認證的茶葉企業僅4戶,大多數茶葉企業品牌意識低,茶葉加工工藝參差不齊,有高有底,導致同一區域茶葉效益不一,效益未能最大化。三是初具規模茶葉企業小富即安,緊迫感不強。大多數茶葉企業做強做大願望不強,很難成為鎮康茶葉產業強有力的龍頭。

面對這一瓶頸,該人士建議,當地政府要依託茶山資源,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茶旅一體化發展路子,繼續落實好“一城一鎮一帶多莊園”的發展思路。一是打造“百里生態茶廊”,重點實施忙丙鄉玉鮮茶葉茶廊生態公園。二是打造馬鞍山長壽百年古茶園和巖子頭茶文化產業園等一批精品茶莊園。三是依託鳳尾鎮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茶葉儲藏後熟物質轉換好的優勢,建設一個茶葉加工、倉儲集散為一體的茶葉精品小鎮,使之成為臨滄、保山茶葉儲藏、品鑑、交易集散地。四是建設一條有馬鞍山長壽百年古茶園至巖子頭茶文化產業園旅遊觀光茶葉大道。五是統一品牌,鎮康縣所有的茶葉產品統一使用 “馬鞍山”,各茶葉加工企業在大標識下標註自己企業小標識,實現抱團發展,打造最大的品牌效益。

為進一步打造鎮康茶葉基地品牌,增強鎮康茶葉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茶園生產效率和產業綜合效益,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鎮康縣委、政府還專門成立了茶葉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決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1名分管副縣長和1名政協領導具體抓,在縣級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障茶葉產業投入,為茶葉品牌推廣、古茶樹保護等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必要保障。(海石)

雲南鎮康:深耕茶葉產業 打造脫貧攻堅“橋頭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