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文史第一彈:《張家口歷史沿革》

楊繼先 輯

張家口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塞上名城,是著名的軍事重鎮和商埠。

商、周時為幽州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北境。秦時屬上谷郡。漢時先後屬廣寧縣和護烏桓校尉治所。西晉時屬廣寧郡下洛縣。南北朝時歷屬魏、北齊。隋時屬燕州涿郡懷戎縣。唐時初屬河北道媯川郡西境,後改武州文德縣。五代時仍屬文德縣。燕雲16州割於契丹後,遼時屬西京道歸化州。金時屬西京路宣德州。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宣德府。明時為京師宣蔚鎮萬全都司右衛地。

在明宣德四年(1429年),指揮張文始築城堡,名張家堡(下堡)。明成化16年(1480年)增築關廂。明成化21年(1485年)兵部尚書餘子俊築邊牆,即外長城,大境口為要隘。明嘉靖八年(1529年),守備張珍開築下堡小北門,俗稱張家口。明萬曆41年(1613年),宣府巡撫汪道亨築來遠堡(上堡),又名市圈,上下堡均屯兵置守。清順治元年(1644年),在大境門邊牆下開2門,東為小境門,西為大境門,為蒙藩朝宗之孔道,大境門外為蒙漢交易所。

清時,張家口屬直隸省宣化府。

1909年,隨著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的通車,以及張家口至庫倫的公路修通,張家口出現了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的景象,年銷磚茶達30萬箱,輸入羊皮1500萬張。從張家堡的武城到來遠堡的市城,張家口市區沿著上、下堡及鐵路車站附近逐漸擴展。

民國初年,張家口屬直隸省口北道萬全縣(縣公署駐張家口)和宣化縣。1914年,北洋政府建察哈爾特區,都統府僑治張家口。1928年,國民黨政府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府駐地。1933年,日寇進犯察哈爾省,於1937年8月2日侵佔張家口。同月,日偽在宣化成立偽察南自治政府,1939年9月在張家口成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年1月,設宣化省,省會在宣化。

1945年8月23日,張家口第一次解放,恢復察哈爾省,宣化為省會駐地;併成立張家口市。1946年10月11日,我軍作戰略撤退,張家口市暫被國民黨軍隊侵佔。1948年12月24日,張家口市第二次獲得解放,察哈爾省省會遷至張家口市。

1952年12月撤消察哈爾省建制,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直轄,同時設張家口地區行署,駐張家口市。1955年8月,宣化市改為鎮,歸張家口市。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地區行署。

1959年5月,縣、市合併,統稱張家口市,轄張北、蔚縣、龍關、懷來、懷安五縣和宣化、崇禮、下花園、橋東、橋西、七里茶坊六區。1960年7月改宣化區為宣化市。1961年6月,張家口地區專署和張家口市分設,張家口市劃為地區行署領導,張家口市改轄橋東、橋西、茶坊三區。1963年8月,宣化市改為宣化區,連同所屬下花園區、龐家堡區一併歸為張家口市。1984年1月,張家口市改為省轄市,並轄宣化縣。

張家口市不僅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和商埠,在現代革命鬥爭歷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20年代初,李大釗、何孟雄在張家口從事革命活動,並於1925年冬召開了西北工農兵代表大會。

1933年,日寇進犯察哈爾省,由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於5月26日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1945年8月,張家口第一次獲得解放。作為中國第一個解放了的較大城市,曾被譽為中國的“紅山城”。中共中央北方局、晉察冀地邊行政委員會,晉察冀軍區,國共軍調處執行部三人小組均設在張家口。大批黨、政、軍幹部由此轉赴東北根據地。周恩來、葉劍英、賀龍、聶榮臻、羅瑞卿、肖克、柴樹藩,劉瀾濤等都在張從事過革命活動。

解放以後,中央黨、政、軍一些領導同志也曾在不同時期蒞臨張家口,給張家口人民以深切的關懷和鼓勵;對如何“把塞外山城建設得更加美好”(1984年9月胡耀邦同志對張家口市的題詞)作了具體指示,使山城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了巨大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