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白酒行業的下半場(上)

進化:白酒行業的下半場(上)

進化論

目前白酒行業正將進入下半場,從過去的全行業、全價值鏈、所有企業的普漲行情,過渡到向行業頭部名酒集中、地產酒分化、酒商渠道分化的結構性發展階段;從過去品牌+營銷的面上競爭過渡到品牌+營銷+資本+渠道整合的綜合較量;從過去廠家主權下高舉高打的品牌成功路徑轉變到消費主權下新生代和新媒體疊加演繹的品牌成長新路徑。

一切都在變。曾親耳聽到有一位曾經很牛逼的廣東大商不無感嘆的說道,“以前我玩品牌,就是靠廣告,一夜之間整個街道都變成我的廣告,品牌就燒起來了,(產品)就賣火了。”但是,後來不但把錢燒了,差點把自己也自焚了,在最角落的架子上,那個產品已經積滿了灰塵。

江湖還是那個江湖。說變也沒變。變的是時間、人物和刀光劍影的熒幕,不變的還是那幾個熟悉的名字: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汾酒……當然,不變的還有那三杯下肚後天下誰與爭鋒的酒精效果。

江湖總是在不變中變化,有時它來得悄無聲息,讓人覺得又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殊不知,一夜醒來,發現已不是昨日黃昏。

這就是白酒江湖的上半場。在不經意間生變,在不經意間完成熱點切換,洗盡鉛華,盛衰浮沉,留下各自的歷史K線圖。上半場產生了三大結果:

一是,行業頭部陣營基本形成(多極化向中心化):過去10年,白酒行業加速向名酒企業特別一線名酒企業(年銷售規模在50億以上)集中,20年前CR10的銷售收入佔比僅有約百分之十,10年前,CR10的銷售收入佔比快速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幾,到2018年CR10的銷售收入佔比已近百分四十。而20年前茅臺的銷售收入約為8億,10年前約為80億,2018年則近800億,20年增長了近100倍。

二是,高端品牌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化下的多極化):高端白酒品牌的形成是在1992年名酒放開後,隨著市場化和消費升級的不斷演進而逐步形成的。名酒放開以前,清一色國家隊,市場價格嚴格按政府指導價執行,各大名酒之間的價格懸殊並未如現在的幾何極差。2000年以來,高端白酒格局在五糧液茅臺先後輪番主導提價權,引領白酒價格風向標不斷向上,特別是經過2013-2015年產業深度調整後,高端品牌格局幾次洗盤重構,從茅五兩極爭霸到目前茅臺單一超級大國下多極化格局。茅臺一枝獨秀,茅臺一個品牌等於包括五糧液、國窖、青花郎、洋河、水井坊、捨得等其他高端名酒之和的3-4倍,高端格局的茅臺中心地位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固化,護城河的壁壘難以撼動。最終在1000元及以上價格帶形成以茅臺+五糧液的高端頭部格局;在500-1000元價格段,形成國窖、郎酒(青花郎雖然價格比肩茅臺但並不成型)、洋河、水井坊、捨得等次高端的多極化格局,次高端陣營深受上面高端茅五的變化影響而不確定性,而且次高端成為不少新銳高端和地產高端的集中營而同臺競爭慘烈。其實,白酒的本質正是品牌,高端並不是高價格!價格只是品牌的外在表現之一。

三是,龍頭引領香型熱帶動的白酒產區板塊崛起(多極化)。上半場先後經歷了清香、濃香、醬香三波香型熱潮,行業先後出現過汾酒、五糧液、茅臺等行業王者,引領所在地核心產區及周邊產區的快速崛起,並不斷分化演進,最終形成貴酒醬香板塊、川酒濃香板塊、蘇皖新濃香板塊、山西河北清香板塊、兩廣米酒板塊以及湘鄂板塊、豫陝板塊、魯酒板塊等中國白酒地圖。白酒產區概念的整體發展基本形成。

白酒行業的下半場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敬請關注下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