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數字+”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10月28日8時許,市民孫麗麗來到威勝大廈,徑直走向擺放在一樓大廳的一臺共享書櫃前。只見她拿出手機,點開微信掃一掃識別二維碼,瞬間櫃門打開,還書、借書,一氣呵成,全程不到半分鐘。“4年前想要借書時,只能去圖書館,只能用借閱證。現在不僅遍佈全市各地的城市書房、共享書櫃都能借書了,而且全部都能在手機綁定借閱證後掃碼借閱,特別方便。”孫麗麗說。

威海:“數字+”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威海市積極探索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城市文化品質,給市民的文化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如今,打開威海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有各主要展覽和館藏文物的基本介紹,還有可360°觀看的虛擬展廳。市民足不出戶,只需打開手機,就能暢遊該館的基本陳列展廳;來到威海市群眾藝術館,3D影視體驗太空椅、蛋殼椅、VR魔幻之旅等多種多功能文化藝術設備體驗區,讓人目不暇接;想參加文化活動、預定文化場館,只需打開“威海公共文旅雲”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就可以線上報名,如不能現場參加自己喜歡的文化活動,還可以觀看直播或回放。

威海:“數字+”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今年的民生實事提出,要舉辦“群星大講堂”“藝術講壇”等公益講座1500場,開展尼山書院公益活動1500次。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活動依然有序進行。究其原因,就是大量利用了線上直播和視頻錄製。截至10月底,威海市已開展各類公益講座1396場,其中線上的就達到851場。“以前的線下講座,最多幾百人參加,現在每次直播和視頻回放,常常都有成千上萬人觀看,受益的市民更多了。”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相關負責人說。

  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市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威海市新建了威海公共文旅雲平臺,將全市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及各區市、開發區的公共數字資源統一納入到市級雲平臺。通過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數字資源,為廣大市民提供信息資訊、文化活動、場館預定、文化課堂、品牌推薦、文旅服務、非遺傳承、群眾反饋等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務。

威海:“數字+”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建設中央網絡課堂系統。以線上線下結合、遠程與實體結合的方式,提供交互式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和體驗服務。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圖書館邀請的專家講座視頻影像,均可以通過中央網絡課堂系統,實時傳送至各區市場館和服務點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未來,威海市將持續做好“威海公共文旅雲”運營宣傳,不斷增加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總量,讓更多市民瞭解威海公共文旅雲,促進文化服務效能提升。

  依託中央網絡課堂系統,繼續向鎮、村延伸數字化服務,威海市形成市、區市、鎮、村四級網絡體系。利用數字化管理手段掌握全市村(社區)文化活動情況,通過活動預告、文化活動展示、市民預約搶票等功能,實現“線上預定、線下參與”,有效豐富社區文化服務供給。

  同時,威海市加快建設文化大數據分析系統,通過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展示,打破傳統的“信息孤島”,為數據應用與領導決策提供信息支撐,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惠民服務。(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沈道遠 通訊員 常大騫/文 王茂忠/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