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文/编辑:豆爸读书会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分享这本书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有点回味的小故事。

受疫情的影响,表弟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开学,我问他想开学么?他说:“在家里,我要面对姐弟关系,在学校里,要面对师生和同学关系。解决一个人的关系,比解决一群人的关系要简单一些。所以我不想开学。”听完,我瞬间呆住,如此成熟的想法竟然出自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堂哥。他是一名社恐患者,他经常陷入种种困境。

有一次,他搭乘地铁时,看到一个姑娘把身体靠在了不常开的那扇门上,但恰好下一站就会从那一侧开门。

堂哥内心挣扎着要不要提醒她,平时在车厢里他连句“借过一下”都说不出口,更别提让一个陌生人别靠在门上了。就这样内心挣扎着,直到下一站门打开,而那位姑娘又毫发无损地继续靠着。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开往春天的地铁》


这下堂哥的心里瞬时觉得自己多事,管得太宽了。更觉得自己应该紧闭嘴巴。

这两个小故事很有代表性,在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你是不是为了不和邻居打招呼,出门前先要听听走廊的动静?你是不是每段感情都做舔狗,舔到最后却一无所有?你是不是职业背锅侠,办公室宫斗的炮灰?

遇到以上的情形,难免会让人对人际关系感到压力,感到心累。

我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是:你要懂事,你要忍耐,你要懂点人情世故。

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你要高兴,你要做自己,你要为自己活一次!

想过点好日子,必须学会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么?

不,跟着蔡康永一起来学情商课,不委屈自己,也不为难别人,让自己开心,也让世界开心。

这本书的作者蔡康永,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本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中国台湾节目主持人、作家、设计师、演员、编剧、导演。

蔡康永以认知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作理论根基,亲自拆解令人如沐春风的秘密。26个有趣的小故事,结合朋友圈里的真实生活案例,分类解读我们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每一个小故事都为你带来一个看得到的收获,送你马上就可以拿来使用的人际关系实战技巧。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一本零基础无门槛的情商急救手册。积极引导、主动塑造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强势自我表达的同时,进行愉悦、简洁又高效的沟通;用不造成伤害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疗愈原生家庭留下的痛楚童年回忆,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成为懂得爱人、更能轻易获得别人青睐的情商高手。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作者的研究。如果你想告别隐忍与委屈,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轻轻松松地驶入人生的超车道,够可以来看一下这本书。


第一部分:没有别人,就做不了自己


你拿一张纸,随便画个笑脸。在你画出笑脸的同时,笑脸周围的世界也就存在了。

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大量依赖跟别人比较,以及收取别人的评价,再掺杂自己的意见,而逐步形成的。

因此这个世上,没有所谓的别人,就没有办法形成所谓的自己。

即使所谓离开俗世的出家人,许愿要度化众生,那也要有众生,出家人才有对象可以度化。

待过监狱的人告诉我,大家宁愿夏天十几个人挤在同一间充满汗臭的牢房,也不愿意一个人独自关一间,他说那样关三天就感觉要发疯。

既然没有别人就无法有自己,那就不可回避地剩下一件事:如果真心想要“做自己”,我们一定是在别人环绕之下做自己,而不是搭火箭到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做自己。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在一起慢慢形成社会,所以说人是社会人。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荒岛余生》,男主角为什么必须找出一颗排球,用自己的脸给它画个脸,还给他取名字叫威尔森?因为男主角需要一个别人,才能知道自己还在。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荒岛余生》


既然离不开别人,既然要不可回避的面对人际关系,我们又该对人际关系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首先没有完美的人际关系,没有完美的老板老师,没有完美的朋友,没有完美的爸爸妈妈。

不要对人际关系抱有完美的期待,而是要遵循刚刚好和明白的原则。

所谓的刚刚好,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恰如其分地体会自己的情绪,恰如其分地体会对方的情绪,抱着这样的态度,才有可能展开以自己为重心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倒过来,被人际关系搞得疲于奔命。

比如新来的同事,生病感冒了,向你抱怨“好难受”,你可以只是悄声地说一下“注意身体哦”,你的好心他就可以接收到。这是刚刚好的表达,如果你不仅表达安慰还替对方跑去买感冒药,这就过了,侵犯了别人的界限。在这样的关系处理中,大家都会不舒服。

“明白”原则是指,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不要随随便便接受人云亦云的标准,不要“好像大家都这样那我也这样吧”。

其次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依据我们的需求而建立。而且任何人的人际关系,都不可能一律是强韧的,也没有必要一律是强韧的,有很多关系脆弱到出乎我们自己的意料。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再次我们才是人关系的主人。

我们忍不住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别人丢出了爆竹,我们被点燃;别人展现出成果,我们被刺激。我们完全出于被动。

此时,我们要主动地由自己来决定,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付出情感,什么事情直接丢在一边。

主动才能当主人,主动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份超然独立的觉醒和自由,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自得其乐。


第二部分:让朋友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朋友像一本有趣的书,帮助我们看见另一种价值观。朋友带着我们去我们原本不知道的远方。

不同历练,不同年龄的人,常常让我发现,自己原本的想法有多么狭窄、多么乏味、多么一厢情愿。

朋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呢?

那就是能够对你有所启发的人,就是适合交往的人。

如果你做事没有章法,那么做事果断凌厉的人会启发你。如果你心猿意马,什么都想试试,一点也不专注,那么专注且见过世面的人会启发你。如果你常常不知道活着要做什么,在找朋友的时候,可以考虑方向感明确的人。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哈利·波特》


确定好适合自己类型的朋友后,应该怎么交到朋友呢?作者在书中给大家提供了几个小技巧。

提供给别人日行一善的机会。就是创造一个机会,能够让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地给我们提供小帮助,这样对方就能感觉到自己帮助了别人,做了好事是个好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比如,你穿着一件吊牌没有摘下来的上衣,走进一间酒吧,大家对你的关注度明显增多,这时一位好心人会提醒你,此刻你就有共同的话题与他交流,那么你们成为朋友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找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能交到好朋友。因为你在找他的时候,就已经表示你懂得欣赏对方的好。而如果你被帮忙之后,也表现出了令他欣赏的气质,你们就会成为好朋友。

比如公司里人际关系最好的,一定是那个最常请同事帮一些对同事来说游刃有余的忙,又懂得倒过来适时回报同事的人,绝对不可能是那个从来不求同事帮忙,也从来不帮同事忙的人。

懂得找人帮忙,是一种成长。那么用什么方式找人帮忙,才不会被讨厌,甚至还能展开一段友谊呢?

答案很简单,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请别人帮忙,就有可能变成朋友。

比如,你的邻居擅长做饭,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做饭的小诀窍,甚至可以邀请他到你家现场展示给你看。再比如邻居家孩子的英语一塌糊涂,而你的英语又比较好,你就可以主动帮助邻居辅导他家孩子的英语作业。


第三部分:做自己最重要


所谓的人际关系,明明白白就是字面的意思,把自己当人,把对方当人,来建立彼此的关系。

人生是让人拿来活的,不是让你拿来逗大家开心的,你的人生为什么要拿来让大家都觉得欢喜?谁要欢喜,就要自己想办法。

我们一定要把别人对我们的期望,跟自己的愿望划分开来,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第一步。

比如报考大学时选择什么学校,读哪个专业,毕业后在哪个城市生活,从事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自己会有一个愿望,如果这个愿望和爸爸妈妈的一致,那真是太好了,但是如果不一致,这时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清晰地分清哪些是自己的愿望,哪些是父母的愿望,同时竭尽全力追寻自己的愿望。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读书会

《老师·好》


我们识别一个人有没有成长为一个有肩膀的成年人,最容易得标准就是看这个人能不能自己研判情况,做出决定,而不是“等我回去问问我妈的意见”。

人们很喜欢有人告诉我们范本长成什么样子,因为我们知道生活的资源有限,就会希望找到最有效率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

但是,活着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

所有事物的范本,都是拿来参考用的,不是要我们真的分毫不差地活成那个样子。

对于自己的学业、工作、个性或者想要达到的成就,只要迷信了范本,误把范本当成了目标,想要活成那个样子才放心,那就注定了一辈子会对自己很不满。

摆脱对范本的迷信和偏执,才有可能由我们自己做主安排我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倒过来,为我们的人际关系所摆布。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当我们面对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时,不能采取躲避的方法,要积极应对,首先要树立没有所谓的别人,就没有所谓的自己的观念,其次在人际关系处理中要遵循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的原则。

最后祝愿大家在人际关系中成为懂得爱人、更能轻易获得别人青睐的人际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