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新模式:大数据、短期期货加政策扶持

我国多次出现无序资本运作和自发性的农产品品种过度集中,两者叠加造成的“经济危机”。比如,每隔几年就有大白菜烂在地里也没人要、白送还得搭运费的现象。玉米、水果、大蒜等等都发生过。有时候我都觉得这些农作物的生产是效仿世界原油了。这不排除有资本恶意炒作和制造谣言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我们是农业生产大国,但不是农业生产强国。在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这两个领域,信息不对称,不链接也不互动。打比方说,今年我国市场需要一百斤大蒜,国外市场需要三十斤大蒜。这个期货要分成四个时间段去交割。我们有八个适合种大蒜的省,其中有三个省是要实现扶贫目标的,这三个省里有两个省只能种大蒜,别的什么也不能种。这时候,期货的好处就用上了。比如说,大蒜需要两个月生产周期。四月份是第一个种植期,那么就要求第一季大蒜期货要在三月份就完成合同给付,到五月份完成实际交付。假设第二季要五月开始投产,七月产出。第二季期货交易要在四月就结束合同给付,七月完成实际履行。如此类推。每个期货交易季结束之后,资本由虚拟经济落到实体经济,给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到实际履行季之前,大蒜的期货由资本运作已经变为实际大宗货物交易了。无论资本如何炒作,作为实体经济的蒜农的利益是得到有效保护的。实际产出的大宗货品这个实物是有效保证的。在规定大宗货品垄断比例的情况下,谁恶意操纵市场供给关系和价格波动,直接击杀。几轮下来,投机资本就变成实际长期投资了。而且能保持长期有效的稳定在规则体系内。而且适时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实现资本的有效服务于社会的体系。

在国家政策扶持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或者指令性计划,确保需要扶贫的那两个省只种大蒜、多轮参与产出,成为大蒜的核心保障基地,而且有长期的收益保证。剩下的两个省,在种植季开始之前适当地选择更高效的产品。国家予以政策倾向性的订单扶持。国家只要在宏观上确保一百三十斤大蒜的产量就行了。大蒜如此,玉米、大豆、油菜、小麦等等农业品种都成系统地形成以扶贫和优势种植基地保证市场实际需求的模式。国家在实体经济方面就是保证产得出来,运得出去。推而广之,优势产品和需要扶持的新科技企业,采取类似的模式,确保这些产业的市场占有量,来促进产业规模优化和质量的升级改造。把市场要素的自动补偿机制与我们自己宏观掌控的“无形的手”结合到一起,按照科学、高效、有序、合理的态度,体现到市场竞争中去,切实维护和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需求定产能,以最佳资源定品种,以市场手段把握资本运作,以国家指令计划和市场份额权重指导定价体系运行稳定性。以国家意志掌控的“无形的手”来把握和引导市场要素的自动补偿机制。我们不去贴什么国进民退的标签或者扣帽子,我们是用国家意志调动所有资本和资源去实现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要略带有强制性地使用行政手段去保证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信息对等和互动。按照科学的态度去使用市场干预手段,包括迫使虚拟经济资本和投机资本转化为实体经济资本的手段,拓展国家意志去落实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发挥国有资本在市场的主体引领作用,发挥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这就是说以国家意志引领资本的运动,动员和科学管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