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這是一段被塵封併為江都世人所遺忘了的歷史:早在百年以前,江都縣大橋鎮線業公所的縑絲產品就曾在世界舞臺上亮相,於1915年在首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展出。

1912年2月,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竣工通航暨慶祝髮現太平洋400週年,美國政府決定於1915年2月在舊金山舉辦“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3月,美國總統即代表國會向中國國民政府發出正式邀請,並派專員專程前來遊說。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其時,位於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剛剛經歷了辛亥革命的炮火洗禮,正值南北對峙。但時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明確表態:俟局勢穩定,中國政府將籌款與會。

5月,民國北京政府取得合法地位後,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便下令:要求各省積極籌辦參會事宜。1913年6月,工商部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其後,江蘇省行政公署隨之也成立了“籌辦巴拿馬賽會江蘇出品協會事務局”,由韓國鈞任江蘇出品協會事務局總理。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經過認真的徵集,仔細的甄別與慎重的篩選,1914年6月1日至30日,由“江蘇省出品協會“舉辦的“巴拿馬賽會江蘇出品展覽會“在上海市南市陸家浜隆重舉行。全省60個縣共推選出37000多件產品,最終評選出16000多件產品參賽。其中,主要是絲,茶,酒以及農副產品與手工業製品。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在推選參賽的產品中,揚州各縣均推出了自已的主打特色產品。如:揚州老字號商鋪謝馥春的衛生香,香班,香珠等,吳正泰的衛生闢瘟香等,梁福盛的漆器,四美醬園的醬菜等,儀徵的黃豆,紅糯米,半夏等,寶應的小米,野鴨絨等。

據當時評選產品的名錄載,江都縣大橋鎮線業公(誤為分)所的縑絲產品也赫然在列。與江都大橋線業分(公)所的縑絲載於《名錄》同一頁的贛榆縣的兩個產品還分別獲得了三等獎和四等獎,至於大橋的縑絲有未獲獎,因為缺乏足夠的資料,不敢妄加推測。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於1915年2月20日開幕,12月4日閉幕,共9個半月時間,計有43個國家參展,展出20多萬件展品。其中,中國共有19個省4172個單位(出品人)的10多萬件展品參展,共有1211件產品獲獎。整個博覽會期間,參觀展覽的人數達1800多萬人次,開創了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最多的先河。

江都之所以推選出大橋鎮線業公所的縑絲產品赴美展出,其實是實至名歸,在當時人們意料之中的。

據《續修江都縣誌》載:在清代中晚期,大橋鎮就已是一個桑蠶之鄉。因其盛產桑苗,尤其是嫁接成活的小桑苗而聞名,江北各地來大橋釆購桑苗者甚多。因而,周邊農戶多以栽桑養蠶為副業,從而催生了大橋鎮絲線產業的發展。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盛況

通過手工把多根蠶絲合併在一起為縑絲,亦即絲線。早在清咸豐十年(1860),大橋鎮上就出現了小作坊,生產絲線與網線。到光緒年間,全鎮生產絲線的作坊與門市店鋪已達40餘家,從事生產的專業員工與外加工的人員佔到全鎮人口的十分之五六,可見其普及繁盛的程度。一般作坊的年產量可達300-600扒(每扒舊制20兩)多的可達800扒。單個作坊的年產值竟有萬元之巨。

為了加強管理,維護全鎮絲線行業的聲譽,統一規範生產流程,質量與價格,又於光緒廿九年(1903)成立了大橋鎮“線業公所”,從而保證了全鎮縑線產品質量上乘,價格實在,品種齊全。由於大橋絲線行業專業人員技高一籌,其縑絲產品不僅色質鮮豔,包不褪色,柔和純熟,而且繡出的繡品平滑飽滿,有立體感,深得廣大客戶與用戶青睞,成為遠近聞名的搶手貨,產品遠銷蘇北各地。所以,大橋的縑絲產品被推薦評選出國展覽,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橋鎮縑絲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的印記(揚州江都)


然而,可惜的是,隨著社會的變革,觀念的改變,加之災害頻仍,時局動盪,大橋鎮的絲線產業也就逐漸萎縮衰敗,它昔日輝煌的歷史也就被逐漸遺忘,只剩下一方白礬石的“線業公所”石額靜靜地留存在那裡,似乎在訴說著它的不甘!

解放後,大橋鎮復又興辦起了繡品廠,主要生產家庭日用的帎套,門簾,帳沿,繡衣等產品,使得傳統的縑絲,刺繡工藝得以恢復,一度時期還比較興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時尚觀念的更新,復又逐漸滑坡,實在令人惋惜!(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