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北魏军官籍簿》

敦煌遗书《北魏军官籍簿》

敦煌遗书《北魏军官籍簿》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遗书68号文书《北魏军官籍簿》,1944年8月发现于莫高窟中寺土地庙清代残破塑像中。首尾残,白麻纸,长27.1、宽27.8厘米。两面书写,正面19行;背面7行,为后人随手抄写的《佛名经》。正面内容录文如下:

敦煌遗书《北魏军官籍簿》

名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残存12名军官,包括兼统史2人,正、兼幢将10人;第二部分为一个完整的分类统计,共列22人,其中军将3人,军长史、司马2人,军吏1人,统4人,统史2人,正、兼幢将10人,两部分共列军职34人。34人所任军官职称共七种,为:军将,统,幢将,军长史、司马,军吏,统史,和《魏书·官氏志》中反映北魏前期官制的《前职员令》所载的“宿卫军将、宿卫统、宿卫幢将、宿卫军司马,宿卫军吏、统史”几乎完全一致,与我们从其他志、传资料中记载的都将、军将、幢将的军官组合也有一致性,反映了北魏前期的军官制度。据《魏书·官氏志》载:“(登国元年,386年)是年置都统长,又置幢将及外朝大人官。”是以该文书上限时间可追溯至登国元年。《官氏志》还载:“(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其后所列太和后职令中已无幢将诸职记载。故该文书下限年代至迟可推至世宗初后职令颁布前。

就所能看到的都将、军将、幢将的设置范围看,北魏前期禁军编制、地方军队编制乃至作战军队编制基本一致。都将、军将和幢将作为禁军军官建制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他们也率兵构成作战单位,有很多都将、军将和幢将为北魏前期地方作战军队军官的史料,而且第一部分十二人中,其中“赵”、“张”、“王”当为汉姓,这与北魏宿卫禁军皆由拓跋族及其附庸少数族担任的制度相矛盾,这些人绝对不可能成为北魏前期任职平城宫中的禁军军官,而是一般的军官,因此该文书不是禁军籍簿,而是军官籍簿。

北魏军官籍簿传世者,仅此一件,它对研究北魏军队的编制及军籍管理诸问题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件文书还使我们得知此类《军籍》的一般格式,可补军籍文书体式之阙。

来源:敦煌研究院,作者:顾淑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