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冒了,我竟然有點欣喜

我感冒了,我竟然有點欣喜

我感冒了。

昨天晚上我做了噩夢,夢中我和三位好友在我老家的屋頂上談心,其中一位朋友笑得前仰後合,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聽到“砰”一聲巨響,原來朋友不小心踩在一根圓木棒子上,向後栽了下去。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到了,我沒有報警,也沒有呼救,而是回到屋裡將自己埋於被窩中。我想,大街上肯定有人聽到了這聲巨響。

我醒來時,朋友的媽媽坐在我床沿上,她紅著眼睛,將頭埋在我的肩膀上,身體不住地發抖,我極度愧疚和害怕,不知如何面對。在這種恐懼的深淵中我醒來了。

北京的天氣剛剛轉寒,但是這種寒是沒有任何庇護的寒,我和別人合租在公司附近,我的小屋不足15平米,處於陰面,夏涼冬寒,我有一個一米高的電暖氣,但因為和空氣對流速度慢,所以熱不到整個屋子。而我為了更暖和一些,竟然愚蠢地將它置於床頭,正對著我的頭部吹風。

噩夢中驚坐起,被子和空氣都是透心地涼。我迷迷糊糊出去上了趟廁所,也沒披任何衣物。

回屋之後,噩夢在心中縈繞不去,我還在深淵中。我不斷地問自己,朋友為什麼會死?是不是我的責任?我為什麼不報警?夢是否揭露了我人性的弱點?

這樣思考之後,我突然想起了美國的暢銷小說《無聲告白》,我覺得這個夢可以作為一部懸疑小說的題材。

我將睡前已經關閉的小暖氣又打開了。這個暖氣是當初一個迷戀我的男孩子送我的,我不愛他,相處幾日後還是決絕地告別了。我對物品沒有仇恨,所以一直將它保留著,不想如此簡單的一件家居用品,竟然溫暖了我好幾個冬天。

我反反覆覆思索著那個夢,下床取出電腦,將大致的線索做了梳理,並且寫下了小說的構想。我知道,寫小說對我而言為時尚早,但誰知道呢,這個靈感沒準兒以後能用到,我就是不想放過任何新奇的想法。

寫完脈絡,已經是凌晨2:30,我還是無法入睡,又打開《無聲告白》入情地讀了起來,故事起於一個小女孩之死,通過敘述父母和她的成長過程和小女孩同學朋友的表現,最終揭示了小女孩死亡的真相。女孩自殺了,是因為父母將自己尚未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女孩身上,造成了女孩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她自殺了。這部書的暢銷和排行恰恰表明作者所揭示的主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想象。

那我的夢呢?是不是可以聯繫到校園暴力?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缺失?我讀著這部作品,想著作者作為美籍華裔作家,處在非土著人身份的情況下,生活相必也是艱辛的吧。她寫作很多年才出了一部作品,我這還沒提筆就感受到了前途之渺茫和困難。要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是不容易的。餘華、莫言、殘雪,他們都出生於社會底層,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而這些經歷連同作者本身塑造了經典作品。

凌晨五點了,我身體睏乏到極點,關閉暖氣,和著衣服就睡著了。

身體的生物鐘準得令人髮指,我感覺到那兩個小時我還在斷斷續續的噩夢中徘徊。

眼睛睜開的時候,我看到了窗外灰濛濛的天空和搖擺的樹枝的身影,身體和腦袋極度沉重,我沒有偷懶,還是一軲轆翻身而起。

緊接著,瑜伽、英語、洗澡,一樣沒少。做完之後,身體更加沉重。

請假這個詞,疏忽跳進我的思維中。不行,還有項目需要對接,而且上週我請過半天假了。

終於,在矛盾中,我給了自己一個獎勵,拼車上班。司機先接了我,有點驚喜地說“另外一個拼車的和你同一家公司”。我心裡冒出一絲絲興奮。

可車到了目的地,女孩抬眼瞥了一樣後座的我,進入了前座,司機說“啊,後邊的和你是一家公司”,我以為她會轉身和我打聲招呼,她沒吭聲,我的興致又降了下來。

司機開到公司園區時沒走正常路線,拐進了一條小路中。雖然頭暈,意識的清晰還是讓我脫口而出“這是單行道”。

“哪裡說是單行道了”女孩不服氣地說,司機說“是,真是,前邊有禁止行駛的標識”。

“不是單行道”女孩堅持著,我不知道她為什麼堅持,為什麼不能調和下自己的看法。她甩了門,下了車。

我感覺到額頭和脖頸越來越燙,還是支撐著去對接了兩個項目,想得空買點藥,也騰不出時間。

快中午的時候,我有點暈暈乎乎,就不顧身後老闆的眼睛,攤在了椅子上。

請假的字在文本框裡被輸入和刪除,這次的項目很重要,如果回家,也還得繼續工作,好處就是能先睡上兩個小時,但家裡的工作效率必然下降,會影響明天早上項目的評審。

我身體有點發冷,知道得了風寒感冒,我想請假,但處在工作責任感和不能太辛苦的雙重矛盾中。我讓同事摸摸額頭,試圖想博取點關心,我又給弟弟發信息,他的焦急反而讓我有點過意不去。我沒有按照他的建議請假回家休息,我買了藥,我想堅強起來。

我想“如果阿太年輕的時候出門拉糞,她會因生病而不去麼?不會,她還有六個孩子要養活,他們等著吃飯呢。”

想到這裡,我打開電腦,開始密密匝匝敲起了鍵盤。心底竟然浮起一股欣喜,因為感冒讓我瞭解到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堅強,也讓我會想到健康時的工作狀態。奧,對了,下午果真太累真的可以請半天假。

我感冒了,但我現在的身體似乎沒有那麼沉重了,我的大腦在思考,並且計劃著下午的工作。

這就是生活,即便如此,我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愛它。

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皮囊和詩意”,我會在每天和你相見,陪伴你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