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詩仙李白,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伴隨著我們整個義務教育生涯。那麼除了他的詩以外,對這個人你有多少了解呢?

一壺老酒,一匹白馬,一把長劍,一個青年。自此山海為家,春風作伴 ,好不瀟灑。

今天的小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詩仙李白的一生坎坷。

一、少年出川蜀,手持綠玉杖

李白自小聰明伶俐,可以說是少年兒童。後來李白學習劍術,自覺天下第二。其實李白是一個非常具有遊俠氣的男人,因此青年時便手持三尺劍,身騎白馬,出川豪遊。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新唐書》

此時的李白可以說對未來是非常具有熱情和憧憬的。就像每一個年少的我們,妄想著拯救世界,帶著自己自認為最好的裝備,學習屠龍之術,妄想之戰揚名,天下皆知。

等到真的出去了,我們才發現。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卻唯獨缺了那條龍,屠龍之術變得一文不值。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李白不也是如此嗎?身著白素衣,腰佩明光劍,胯下純白馬,手持酒仙釀。習得高明術,腹有十車書,卻最終不敵美人枕前風,小人背後語,唉。

但是即使如此,又如何。有的人贏得身前的富貴,有的人卻獲得身後萬世的名望。世間之事大抵是如此吧,偶然,巧合,卻也必然。

此時的李白正春風得意,無限欣喜。

二、名動長安城,奔地鎮平楚

進翰林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為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來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此時的李白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終於是得見天顏。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此後,李白便留在了唐玄宗的身邊,每有聚會樂事便帶著李白,讓他吟詩作賦,記錄這些盛世。但是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不適合久居官場的。於是一場盛宴,一次寫詩,力士脫靴,得罪人了,是所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此時的李白還沉醉在自己的豪俠美夢當中,可惜終歸是一場夢,被人戳破,賜金放還,一切又迴歸了原點,更是再也無法重新開始。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新唐書》

古往今來,有多少有才能,有抱負之人,他們想要出頭,用盡一切辦法。但是到最後才發現一個事實,這個世界最容不下的就是有才能的人。更何況那時的當權者,那時的社會太過矛盾。雖然他們一直標榜著愛惜人才,卻又不允許太過露尖,他們真的是全天下最可笑的人,希望人才為他們治理國家,但是又不希望這些人才去分他們的利益,於是狡兔死,走狗烹,

太平本為將軍定,不叫將軍見太平。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才能,抱負,在利益皇權面前成了空談。歷屆仁人志士他們都在追求著忠君報國,但是有很多都沒有想明白,其實忠君和報國完全是兩碼事。

從出生開始李白都被教導當一個忠君報國之人,學習文韜武略,想的就是最終能夠建立功業,然後金鑾面聖,封侯拜將。可惜他卻沒有弄明白,大唐的內部有很多人是不允許有人去分他們的利益的,有很多的人他們每天看中的只是自己的那些蠅營狗苟,哪管你這麼做可以如何如何,

大唐的利益在他們個人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只能怪像李白這樣的人生錯時代。

三、落魄英雄惜英雄,與君離別意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兩人一見如故,相約一起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達了這裡,在這裡他們遇到了高適,於是三人開始了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新唐書》

旅行的路是快樂的,與惺惺相惜,志趣相同的人一起旅行,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是有時卻也是苦悶的,三人熱衷探討國家大事,但是此時的李白已經賜金放還,永世不用。杜甫也是前途渺茫,高適毫無官位。但是即使如此又有何妨,三個人都是真心報國之輩,也是快哉快哉,酒後真言,說了就說了。

但是正如幾百年後的蘇軾說的,人有悲歡離合,終究是要分開。在長途跋涉之後,三人由此分了手,他們各自不同的命運也如約而至,不留分毫。與君離別意,落日故人情。

四、孤雲獨去閒,仙人隕落,落幕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可惜後來卻因為站錯隊,支持永王,最終被唐肅宗下獄,幸虧被郭子儀力保,倖免於難,卻也是無話可說。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闢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闢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 ——《新唐書》

最後李白為了打撈掉落水中的月亮,不慎落水而亡。自此,再無李白。(請允許我留一點私心,如此之人,我更希望他是如此浪漫死去。而不是新唐書上寥寥數言“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世俗多言李白在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李白之死辨誤》

一個人,充滿抱負,忠君愛國,想要建立功業卻為世所不容。最後還落了個客死異鄉,當真是悲哀。但是這個人是李白,是那個詩詞曠古爍今,是那個名動天下,是那個詩仙。但是即使如此,又有何妨,他死時真的是無憾嗎?錯,他還有很多遺憾,天生我材必有用,最終才華不得展,又有什麼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便是人生。

李白:手持綠玉杖,奔地鎮平楚。與君離別意,孤雲獨去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孤雲獨去閒,來時一個人,去時一個人。我乘風而來,亦逐月而去。

白馬啊,白馬,你可曾垂暮,可曾懈怠;寶劍啊,寶劍,我本想帶你去建功立業,奈何卻成了配飾;李白啊,李白,一輩子不得我志,未來可期?前路漫漫無盡頭,一切的一切只能等後來人了!

參考資料:《李白之死辨誤》《新唐書》

大家好,我是“小巷歷史館”,堅持原創,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或者動動小手給我點個贊,謝謝。#文史知識局#

專欄

詩詞寫作基礎課

作者:詩詞世界

99幣

300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