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春秋」麻池古城之武帝、衛青收九原(二)

為了加強五原郡的防務,漢武帝還下令修築新的漢長城。


「九原春秋」麻池古城之武帝、衛青收九原(二)


公元前一百零二年(漢武帝太初三年),漢光祿勳徐自為受漢武帝指派,在五原郡北部邊界修築漢長城(位置在達茂旗草原的賽巴雅爾地區),稱光祿塞(今天叫漢外長城北線)。

現在保留的漢外長城北線留有七座烽燧,三座障城,全長一百三十七公里。

由於這條長城很快被匈奴破壞,西漢政府又再次在五原郡邊界(今天包頭固陽縣邊牆壕一帶),再修漢外長城南線一條,全長一百三十五公里。現在保留了烽燧廢墟四十二座,障城二十座。

從戰國和秦王朝時期的九原,到兩漢王朝時期的五原境內,同時保留有陰山以南的趙長城、陰山之巔的秦長城、陰山以北大漠草原上的漢長城。

為什麼會出現三條並列著的、工程量浩大的長城?


「九原春秋」麻池古城之武帝、衛青收九原(二)


為什麼後世王朝不去加固前朝舊有的長城當作自己的“邊牆”,這本是省時省力的事情,卻要另起爐灶重新來過?

這和兩千多年前農耕勢力的逐步擴展,王朝國力的由弱到強有關。

趙國是戰國時期七國中的一個諸侯國,國力自然不能和後來的秦漢王朝相比,受國家能力限制,它的長城基本上是沿陰山南麓伸展。

秦王朝滅“山東六國”,統一後的秦王朝比戰國時期的趙國強大的多,所以,秦把長城修上陰山之巔,秦始皇把大山當作了自家的“院牆”。這也是國力決定的。


「九原春秋」麻池古城之武帝、衛青收九原(二)


漢代經過漢初七十多年的“休養生息”發展,倉廩實,國力更加強大,西漢政府苦於匈奴數十年來無休止的進攻,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陰山“築牆”了,他要把自己的戰略縱深向北移入匈奴地,以確保北疆安全。所以,五原郡的北部“邊牆”修到了大漠草原上。

今天包頭境內,還保留有漢代以前的古三條古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