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又一個男孩離家出走了。

只不過,這次離家出走的男孩,不是因為父母的管教,而是因為父母“不管”

前些日子,一身穿藍色外套、黑色長褲的男孩在成都火車南站售票廳購票時,因沒有身份證,引起了成都南車站派出所民警的注意。民警見男孩沒有家長陪同,於是將他帶到值班室詢問情況。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詢問過程中,男孩支支吾吾、不願講話,經過耐心疏導,他終於向民警敞開心扉:自己今年13歲,一家三口生活得其樂融融。可是自從弟弟出生後,媽媽更多的精力用來照顧弟弟了,男孩逐漸感覺媽媽心裡只有弟弟,不再愛他了,加上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他感到孤獨與失落。所以他從家裡偷拿了300元錢離家出走,坐大巴到成都,想從成都到上海“闖一闖”……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男孩心裡一定裝了滿滿的委屈和失望。原來,孩子眼中世界的模樣,不止鳥語和花香,還有偏心和悲涼。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有了弟弟後,爸媽對自己關心越來越少了。

“他還小,你要讓著他點。”“做哥哥(姐姐),要有哥哥(姐姐)的樣子。”“真不懂事,一點都不知道謙讓弟弟(妹妹)”……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寫道:

家庭中的老大,都要經歷一段“獨生子”時期,但是隨著後邊孩子的出生,他們就必須強迫自己改變,讓自己適應新環境。他必須和別人一同分享父母的愛,這樣的改變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在《少年說》一期節目中,六年三班的崔兢對著鏡頭講起了自己的苦惱:

她有一個妹妹,特別霸道,時不時地欺負她,但爸爸卻十分不公平,每次都不管真相如何,就只相信妹妹的話,訓斥她一個人,讓她懂事,不要欺負妹妹。

在天台上,崔兢壓下心底的委屈,哽咽著提出對爸爸的請求:

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她等了許久,才等來爸爸的回答:

“你妹妹這個事情,你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女孩不解,哭著問爸爸:“但是為什麼每次是她做錯了,卻要我道歉?”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爸爸說:“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女孩試圖和爸爸講道理:“可是我每次讓著她,讓著讓著就成了習慣,所以她怎麼欺負我,都知道你不會說她。可是,她永遠會比我小六歲,難道我要一輩子讓著她嗎?”

本以為爸爸聽了女兒的話,會反思,但沒有,他仍是堅持道:“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不懂事。

即使努力爭取,女孩也得不到公平對待。因為她年齡比妹妹大,所以受委屈的是她、背黑鍋的是她,被妹妹欺負的是她、被爸爸無視的,也是她。

都說童年是純粹的快樂,但在這被弟、妹壓住的大孩子身上,我卻生生看到了沉重。

弟弟妹妹的出生,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壓力,而父母偏袒老二的做法,更加劇了孩子失去愛和不被看見的感受。

而長久的愛失衡,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中國有句諺語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每個父母,都真心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認為的“小就應該得到更多關照”,這樣的養育視角,其實是有缺口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就講述了一個長久被父母忽略的孩子的故事。

松子是家裡的老大,她的父親疼愛體弱多病的妹妹,而她,一直被父親忽略。

為了博得父親關注,有一次,松子扮成小丑的模樣,父親竟然笑了。松子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頻繁扮醜,成了病態。

即使是扮醜,松子也無法讓父親多關注自己。

不被父母看見的孩子,是可憐的。她知道自己在家庭裡得不到,要不到,會拼盡全力去外面要。

成年後的松子,一直在證明自己。為了那莫須有的存在感,松子不斷地跟不同的男人在一起,她覺得,即使被拋棄、被傷害,被毀滅,也總好過一個人。她害怕孤獨,最不喜歡一個人呆在屋子裡,也從不敢給自己的人生留縫隙,不敢用空白時間來沉澱和思考。

最終,松子還是孤身一人,最終在悲涼中意外死亡。太想過好一生,卻最終被人生證明,松子的一生是可憐的,也是可悲的。

而這一切的淵源,都來自於童年父母的忽視。

心理學家李雪說:

“一個人生下來不被看見、不被回應,就無法證明他的存在,他作為人活著簡直是個錯誤……為了跟不存在感抗爭,他會一直無意識地拒絕承認孤獨並不斷幻想,如果自己做得再好一些,就能贏得關係。”

多子女家庭裡,那個喊著不公平、會哭泣的老大,其實是在向父母發出求救信號:“爸爸媽媽,我需要你們的看見,我,需要愛。”

而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父母無條件地寵,無條件地愛,無論男女,不分大小,因為,他們都是孩子。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五一假期去一個親戚家做客,他家有兩個孩子。媽媽一直抱著弟弟哄著他,而比弟弟大了3歲的姐姐則默默在一邊抱著畫冊看,目光卻時不時落在媽媽和弟弟身上,失落之情溢於言表。然而孩子的父母一直都有告訴這個女孩,對她和弟弟都是同樣的愛。

大多媽媽生了二胎之後,會有這樣一個感受:明明都是同樣愛他們,但是老大不僅越來越敏感,對弟弟妹妹也越來越排斥。

這就如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所言:

孩子需要關愛和照顧,就好像一個杯子,不斷需要蓄水。作為老大,在老二出生之後,更加需要不斷往他的杯子裡蓄水,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寵愛著的,是這個家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很多家庭二寶出生很長一段時間內,父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姐姐/哥哥大些了,不用我給予更多精力了。無意中,大寶就被二寶的出生“催熟”了。

其實,老大們並不是不愛弟弟妹妹,只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弟弟妹妹的到來,讓他在父母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這種心理落差一旦被忽視,便不再容易被和解。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養育標準各不相同。孩子要的公平,不是客觀的平等和一致,而是他們被父母看見、被父母尊重,他們能感受到,自己依然被父母愛著。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被愛的那一個有恃無恐,被傷的那一個獨自垂淚,每天鬧得雞飛狗跳。

關係學家周梵認為,一個人匱乏愛,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不願給,一種是給不出。

那個對弟弟妹妹“懷有敵意”的大寶,不是不願給予愛,而是他匱乏愛,沒有愛。

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排行老二,平時一直是被忽視的那個,甚至家中半夜煤煙蔓延時,爸媽分別第一時間救出了姐姐和弟弟,差點忘記一氧化碳中奄奄一息的德善。——這算是不公平的典型了吧。

但是德善一直熱愛著家人,長大後人格健全,和姐姐弟弟相親相愛,這是為什麼?

因為德善爸爸的“聊一聊”,讓德善明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同樣被父母愛著、注視著。所以她不再執著於和姐姐弟弟“完全平等”、不再執著於比較。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不少家長會疑問這樣一個問題:在生活中父母又該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種關係呢?

信任孩子,不干預孩子間的相處

相比“他比你小”這句話,我們更應該常和孩子說“你們自己商量”

不是小孩子所有的事情大人們都能夠評判個一二來,與其蠻橫地干預他們的事情,最後因為語言上的偏頗傷害了其中一方,不如大膽地將事情交給他們自己。

表達對大寶的愛

除了不要干預孩子間的相處外,表明自己對大寶的心意也格外重要。孩子也許不希望父母決斷他們的相處,但是他們一定渴望知道自己被愛著,這種渴望在二胎家庭裡顯得格外突出。

要讓沒有安全感的大寶知道,媽媽的愛,不會因為弟弟的到來而變少

對脆弱的孩子,永遠不要低估一句 “ 我愛你 ” 的力量。

不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細心地去觀察和呵護他們成長中的心靈,而不應該用責令式的話語去打擊他們。

有人曾深情地說,生二胎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男孩或女孩,而是給她留下一個親人。

要知道,只有父母真的能做到公平對待兩個孩子,手足才會真的是情同手足。

正如韓劇《請回答1988》中說到的那句話:最終,消除隔閡的,不是無所不知的腦袋,而是手拉手,堅決不放手的那顆心……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總有一方天地,值得守候,總有一種美好,值得堅持。

希望天下每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父母偏心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