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中年男人余欢水,一个“窝囊”的老实人。

周末,楼上的邻居装修房子,工人违规开工、制造噪音。

他去劝说,又被羞辱。

别人放了几句狠话,他就秒怂。

职场上,因为老实、没脾气,处处受人欺负。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业绩不好,被后入职的“徒弟”当面嘲笑。

屡次迟到,被上司“公开处刑”。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妻子和他提出离婚,余欢水的精神生活跌入谷底。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身体上又被查出癌症,命不久矣。于是作者用余欢水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发起了提问。我们为什么不敢对生活的暴击发起反抗?

“每个人都会有关于“终极”的困惑——死亡、孤独、自由和意义,可是如果没有明天呢,你还会害怕失去吗?

“假如没有明天,你还会不会委曲求全?”

孔老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我们面对死亡时,如同一只蚂蚁面对一只即将要踩死它的大脚,基本没有可以抵抗它的心理建设。

但完整的生命,难道不是包含生与死吗?不知道死,如何知道生?

在《追逐日光》这本书中,关于生命的态度,分享出来希望也能让你受益。

这本书的作者叫尤金·奥凯利,他是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一个看起来处处是人生赢家的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2006年会成为毕马威全球的董事长,但遗憾的是在2005年5月的时候,他查出了脑癌,医生告诉他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了,这本书是在他还有四个月,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写下的。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尤金•奥凯利 《追逐日光》

在这本书的开篇中他说:“我真的很幸运,医生说我还能再活三个月。”

尤金·奥凯利从一个小会计出身,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步做到了美国毕马威的董事长位置,在他得知自己得了脑癌之前的一个礼拜他还来了北京,参加了当时的北京财富论坛,那时他已经被任命为毕马威全球的董事长,在几个月之后即将上任。

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目标感非常明确的人,比如哪怕凌晨三点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出差,他都会在大冬天爬出热被窝,走入冷风中而毫无怨言,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就是这样,你在哪里投入时间,就会在哪里有所收获。

李开复写过一本书叫向死而生,他希望早上醒来面对浴室的镜子的时候,你去想一下,如果这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你将要会怎样度过这一天,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奥凯利在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时,他并没有想着去抱怨,而是坐下来认认真真的和家人谈论了死亡,以及如何与这个世界做一个很好的告别。他罗列出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三个多月他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跟他在意的人和事做个告别。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若能珍惜每分每秒,岁月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活在当下,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

当奥凯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他做了改变。他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生不是拿效率来衡量的,尤其是你不能拿效率来衡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性格不一样,背景不一样,所经历的人生和阶段不一样。我们的痛苦、无奈、焦虑、沮丧可能就来自于我们可能在用错误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用他打高尔夫的经历写到:遇到倒霉的一天,遇到球场上糟糕的一个开球,我们总有办法重新看到阳光。争取打出一杆好球,努力露出一个微笑。我们总能做些什么,扫去阴霾。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脑中冒出来的不是去批判不是去抱怨,而是我们总能做些什么,可能就是一个微笑,可能就是我们痛苦的时候选择去帮助别人,来获得内心的踏实感,或者是获得内心对自我的认可,这些对我们未来都是有很好的力量的。

“我们总能做些什么”,这样的话从一个只有不到四个月生命人的嘴里说出来,那种力量是格外的强大的。”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这七行文字,就是他的“遗愿清单”

我们都是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劣根性。

当我们经历美好的时候,我们总是开始担心美好的时刻稍纵即逝,很多感性的人,甚至会在美好的时刻哭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会哭的原因一是被感动,二是恐惧,害怕这个美好的时刻不会再出现。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关于时间去思考的另一个维度:一天给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但你有没有仔细的想过你的时间多数时候都用来干什么了?很遗憾的是多数人的时间都用来懊悔,懊悔自己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久久无法从过去走出来;还有就是用来担忧未来,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焦虑和恐惧,为今天的决定而后悔。

奥凯利在书中作了这样一个反思,他说,我发现我的时间更多的是花在了外圈的人身上,但我的精力没有花在内圈的人身上,很多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花在内圈人身上,事业上是不是不会取得成就,但是奥凯利反省自己说,如果他当年能够更好的平衡家庭和事业,自己和工作的话,他会拥有的更多,他不仅会拥有美好的事业,他还会拥有家庭和健康,健康会换来时间和创造更多美好辉煌的机会。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不管你愿不愿意,生命是要走向终结的,每个人都要去面临死亡这样的时刻。在奥凯利死后,他的妻子,也是他终生的挚友,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人在死的时候为什么一定是要以一种悲戚戚的状态结束,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继续追逐日光,不论是将要离开的人还是活着的人,都会拥有更多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要活得幸福的话,做到下面三点的话,幸福感会比较高:

  • 第一,拥有明确的目标。

其实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奥凯利从开始到后面一直都拥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便他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他也一二三列出了自己要做出的事情,目标很明确;余欢水在被误诊得了癌症,也接受了临终关怀,把以前那些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都挑战了一次。

  • 第二,不要活在过去。

不要把你的精力用在懊恼过去,犹豫现在和对未来感到恐慌。余欢水的人生从他的好兄弟因车祸事件去世后,就一直活在自责里面,乃至自己厌恶自己,人生一蹶不振,谎话连篇。当他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才重新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救赎”才是有意义的。

  • 第三,永远都不要抱怨

奥凯利从没有埋怨世界为什么对我这样的不公平,他拥有不抱怨的好心态,接受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选择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它,这是我们人生必须面对的功课。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

活在当下,并且珍惜你身边那个懂你的人,大家互相鼓励,无论这个人是你的伴侣是朋友还是家人,都没有关系,但是他懂你,懂你的喜怒哀乐,懂跟你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然后你们彼此携手,能够更好的往前走。

从《我是余欢水》与《追逐日光》中看生命的终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