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张云雷 - 探清水河 (吉他版).mp33:38

来自文庆玲

今天,我想谈谈相声这门曲艺。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季,侯耀文,苏文茂,郭德纲等。 中国的相声源远流长,并且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从小接触相声是从每年的春晚节目中,印象中第一个在电视上看到的相声是马季先生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马先生说天津宝砥话,向观众们推销香烟,幽默风趣,贯口说的特别溜,在嘻嘻哈哈中成就一段完美的讽刺。夸张而不失幽默,做到了很好的与观众互动。当时演的真是卖力,马先生满头大汗。这汗没有白淌,相声自此红透半边天,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再来是马季先生带领众弟子表演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脑袋得了荣誉,五官谁也不服谁,都认为是自己劳苦功高,得占独一份儿。第一次看到群口相声,居然杂而不乱,每个人都有包袱,而且抖的相当到位,又是温柔的讽刺。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随着时代发展,曲艺的众多形式都开始走进了平民百姓家。又有小品横空出世,有场景,有人物,有情节,有表演,同时又吸收了相声的很多元素。相声,不再是一枝独秀。作为天桥、劝业场和夫子庙衍生出的一种接地气儿的曲艺,民众爱的是有点儿风流、有点儿挖苦、明嘲暗讽和针砭时弊,再加上逗捧之间巧妙的人身攻击的段子。但是相声要进入庙堂之上,走阳春白雪的路子,就要改良,把其中大量隐晦的包袱和以身体缺陷取乐的段子给删掉。因此,相声开始从单一的针砭讽刺转为部分歌颂型和知识型。

相声小品是不分家的,因为每年春晚的相声小品是对全年政治走向的一种分析,一种体现,还记得有一个著名艺术家就说:“相声小品就是用一种让大家最开心、最轻松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最深刻的社会热题和人生哲理。”这种对相声小品的概括,是非常贴切的。知道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事实上从春晚红起来的相声几乎都是以“说、学、逗”为主的。“唱”指的并不是唱京剧、唱流行歌曲,而是太平歌词。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郭德纲不用说,传统相声的捍卫者,让相声回到剧场。且不敢妄论其它,只说郭老师的唱,是真好。声音清亮,带着水音儿,咬字清晰,绝不含混。听郭老师唱的太平歌词简直了,高处裂石穿云,尾声韵致袅袅。剧场相声听着是过瘾,什么都可以敞开了说。嬉笑怒骂皆是戏,调侃挖苦不在意。图的就是一乐。乐完了也就烟消云散。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在这部书里,可以真切感受到老北平人对于相声文化的热爱。老舍先生的文字拿出来便是一段绝好的对口相声。梁实秋在他的文章中就曾经写过他和老舍说相声的情形。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相声,带给我不一样的笑声与感悟

之后我又一次成为相声迷是因为德云社,入坑德云社后,感觉自己彻底“躺平”,从相声大师郭德纲先生到贱萌的岳云鹏到自带仙气的张云雷,抖包袱讲段子让人捧腹大笑,但在这些段子中,也传递了一些的传统知识:贯口,快板,太平歌词,也会传递与戏曲相关的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德云女孩、男孩的出现,他们出现在剧场中,商演里,现在,德云社的票可谓是秒空。他们不仅看相声,而且也会去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子小曲小调当成作业去练习,所以没点基本功还是不行的。让相声走进生活,而相声又源于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一个相声便是一个故事。不要高立于庙堂之上,也不能混迹于市井之中。作为平民大众最容易接受的曲艺形式之一,针砭时弊,明颂暗讽,让人们在笑声中分清真善美假恶丑,这才是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