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想象力的三個源泉—科學、藝術與古文化

【申論範文】想象力的三個源泉—科學、藝術與古文化

請深入思考給定資料5畫線句子“科學、藝術和古文化對於想象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構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範文:

從科技革命到知識爆炸,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人類社會又步入了想象力經濟的時代……何謂想象力?它首先是人類原始的天賦和能力,創造新事物、創新新模式,從無到有、從零到一;更深層上,是突破認知的邊界,超越已有的極限,顛覆過去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想象力與科技、藝術、古文化是相通的。

科學等待被推翻、被革新、被打破,科學精神的本質是顛覆、批判、質疑,與想象力的本質相同。科技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在毀滅舊事物、舊制度的同時,創造新的發明、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更能產生新的思想、認識和思考方向。比如看過《人類簡史》就會感受到科技到來的震撼,科技很大程度上源於人類的需求與好奇心,這與想象力的產生是異曲同工的。不僅如此,科技不僅僅滿足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還致力於接地氣,具有交互性和實用性,更好的服務人、滿足人,讓想象力最大化。科技不是呆板的,高高在上的,脫離群眾的,而是充滿想象力的,是精彩的、與時俱進的,是眾創和共享的,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

藝術是天馬行空的,是不確定的,是獨一無二的,讓世界多彩、多變、多元,充滿可能性,不再千篇一律、乏味無趣,為想象力提供審美元素和精神價值。科技固然重要,但一味的注重科技發展、忽視藝術,很容易剝奪個性,讓社會和人們趨同化、跟風化:電子產品大同小異,相似的外觀、相似的功能;城市只有鋼筋、水泥、千城一面;更可笑的是,整容和PS技術讓明星的臉都越來越像,失去了辨識度……我們的想象力一定程度遭受了人工智能和技術的破壞,藝術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例如,吳良鏞先生設計改造的菊兒衚衕,就將審美價值融入人居環境,打造的便是傳統與現代、藝文與人文融合的建築藝術;崔自默的《藝術沉思錄》更是強調科學之思想、藝術之精神。

古文化為我們提供古人的智慧、思想和經驗,打破現代社會的認知,帶來差異性的借鑑,讓想象力充滿魅力。古文化是先人積累的經驗,容易和現代社會發生碰撞,產生新的智慧和理念,給創作與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思想用在環境治理中,便創新了生態治理思路;以和為貴、天下大同的智慧運用在文化建設中,便有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當然,古文化的運用不是形式主義、花拳繡腿地說幾句古文、穿一身漢服那麼膚淺,而是要真正融合到我們的思想、觀念中。

由此可見,科學、藝術與古文化是想象力的三個源泉。想象力的獲得要藉助科學精神,敢於挑戰過去、與時俱進,不斷攀登新高峰;想象力的豐富要藉助藝術,博採眾長,多借鑑、多交流,汲取世界上優秀文化成果的養分;想象力的延續還要學習古文化,探索未知、不同的經驗,勇於提出新視角、新理念。

想象力服務於個人,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想象力讓個體與眾不同,

區別於他人,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想象力推動智能經濟的發展,為產業模式注入藝術、文化等新動力,提供新思路、新設計,突破歷史成績,創造輝煌成就。未來不僅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更是想象力主導的時代;未來屬於想象力、呼喚想象力、藉助想象力;想象力創造驚喜、創造奇蹟、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