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為什麼天和海是藍色的?”是什麼引導著孩子去探索?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進步的源泉。”想象力引導著孩子不斷去嘗試、去探索。

孩子在模擬遊戲的時候,特別是角色扮演的時候,腦子裡面就像宇宙那麼大,那是一個奇幻世界。孩子天真、活潑,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思想無邊無際,她可以讓生活繽紛絢爛。

“爸爸,為什麼天和海是藍色的?”是什麼引導著孩子去探索?

想象力是我們人類的優勢,它給予我們力量

未來,與人工智能相比,想象力將是我們的優勢。獲得亞洲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說過一句話:“未來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我們還要厲害,想象力將是我們僅存的優勢!”想象力的重要不僅在於可以寫出一篇好文章,想象力有時甚至就是生命力。

汶川地震時,幾個孩子被壓在廢墟下面幾天,後來回憶說,在下面一片漆黑,非常害怕,但是他們相互鼓勵:“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都沒有死,我們也不會死。”

正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想象成孫悟空,把自己的處境幻化為五行山,把孫悟空頑強的生命力看作自己求生的慾望和希望,內化為要活下去的堅定信念,終於迎來了搜救人員的幫助,獲得了生還的機會。

“爸爸,為什麼天和海是藍色的?”是什麼引導著孩子去探索?

想象力讓孩子對事物保持好奇,充滿求知慾和探索欲

我的寶寶6歲了,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對新鮮事物無比好奇,產生了無數的疑問,她每天問我好多問題:

“爬樓梯為什麼那麼累啊?“

“為什麼小豬不會說話?”

“為什麼白天沒有月亮啊?”

”高速公路為什麼國慶節不收費?”

“為什麼我們要吃飯啊?為什麼會餓啊?”

“為什麼鳥會飛,我不會飛啊?”

……

“爸爸,為什麼天和海是藍色的?”是什麼引導著孩子去探索?

小孩子總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眾的父母總會耐心地給孩子解釋,或者引導孩子去思考,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之道。例如:“能先說說你的想法嗎?”或者“你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呢?”

好奇心是開啟孩子創意思維的鑰匙。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才會飛得更遠。

標準在扼殺想象力,標準是不成功的教育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過:“總是告訴孩子標準是失敗的教育。”

一次法國某教育代表團到北京的一所小學考察,他們看到這樣一件事:考試卷中的一個題目問“雪化了是什麼?”

有學生答為“雪化了以後是美麗的春天”,結果卻被老師判錯。

代表團成員疑惑不解,就這件事詢問中國的老師,老師答曰:“標準回答是水。”

來訪者表示異議:“學生回答的雖然不符合標準,但他們的這個回答更有創意,更富想象力,要是在我們課堂上,肯定會受到更多的表揚。”

還有一個案例:在美國課堂上,老師先請孩子講了灰姑娘的故事,然後向全班發散性提問。

熱火朝天的課堂氣氛中,孩子們自己得出一連串感悟:有的孩子明白了“做事要守時”的道理;有的孩子認為後媽阻撓灰姑娘是為了給自己女兒機會,她不算真的壞人……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找出了故事的不合理之處:“凌晨12點,所有的東西都變回原樣,為什麼水晶鞋沒有變回去?”老師不住稱讚:“天哪,你們太棒了!瞧,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

和這種發散性的課堂氛圍相比,中國傳統課堂多了很多條條框框,不斷打磨孩子的稜角,讓他們的答案越來越統一,越來越標準,而代價是把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消磨殆盡。孩子們的世界總是豐富多彩的。不給孩子定標準,利用生活的微小瞬間,給孩子以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孩子的想象力才會越來越豐富。

“爸爸,為什麼天和海是藍色的?”是什麼引導著孩子去探索?

Professor說:

“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莫要讓它在搖籃裡就消失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