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在刚刚结束的热播剧《安家》中,后期出现了一个叫希希的小女孩,管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叫小姨。房似锦同情希希和妈妈的遭遇,所以对希希格外照顾。

在希希妈妈跳单以前,曾经拜托房似锦帮他接希希放学。那天希希在房似锦家做作业、吃晚饭,房似锦和徐姑姑都用奖励小红包的方法鼓励他,吃点青菜奖励一朵小红花,碗里不留剩饭奖励一朵小红花,做作业又快又好再奖励一朵小红花。希希非常高兴地配合吃了青菜,做好了作业,等待妈妈来接她。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观众们觉得房似锦这个方法非常好,能够激励孩子更好地表现,有的家长从这里得到启发,打算买一些小红花、小奖品来激励孩子。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这种诱导孩子好好表现的方式,会给孩子一定的动力来按大人的要求做事情,但是这并不属于内在驱动力,不适合经常使用。

采用奖赏手段激励孩子偶尔奏效,但负面作用大

根据调查,当孩子不听话时,有70%以上的父母采用外部激励或者负面威胁的办法来处理。这个方法真的那么好用吗?其实,偶尔情急之下用用效果还是不错,长期使用就不适合了。

1.少数特殊时刻使用很奏效。

父母想要孩子做某个事情,用奖品来激励孩子,这种策略如果只是偶尔在特殊时刻使用,效果肯定是绝佳的。

比如我们有一次带孩子出去旅行,为了防止孩子坐在飞机上哇哇大叫,吵到别人休息,就和孩子商量,如果他能安静地坐着,一起玩手指游戏,还有读绘本,就奖励一个他很喜欢的小车子。果然,孩子为了奖品,在整个乘车过程中都很安静地配合我们。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如果妈妈去超市采购,回来拿着一大堆东西,孩子却开始不配合,想要抱抱,妈妈一定会很崩溃。在这种时刻,实在没有办法,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承诺孩子能坚持自己走到家就给他一包喜欢的零食。

房似锦和希希还不是特别熟,希希面对这个小姨充满新奇,刚刚相处不久,希望得到小姨的表扬和奖励。这种时候,奖励小红花当然也是奏效的。如果房似锦是希希的妈妈,每天用奖励小红花激励希希吃青菜,那可就不一定有用了。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2.作为长期策略负面影响很多。

大多数时候,孩子被奖品激励,总会尽力配合我们做到,这让我们感觉这种办法太好用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长期使用这种策略可行吗?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列举出这种做法的负面作用:

  • 让孩子丧失自发性,形成依赖习惯

有时候,奖赏会让孩子不快乐。比如你要求孩子吃西蓝花,可是他确实不爱吃。这时候,你以奖品诱惑他,他为了奖品吃下了西蓝花,却不是心甘情愿的。这不仅让孩子感到些许的被强迫,而且逐渐导致他们做事情丧失自发性,过于依赖别人。也就是说,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成为你的奖品的“奴隶”。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 剥夺孩子的满足感,妨碍孩子的愿望和个人成就感
  • 孩子喜欢画画,你却希望他学钢琴,你认为孩子是懒,逃避练钢琴的辛苦,而选择随便涂鸦画画。于是你用奖品来激励孩子,他们从的眼神和言辞里已经感受到,如果他选择弹琴,不但可以得到奖品,还能得到你的认可和表扬。相反,他选择画画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是很容易察觉到的。他们为了得到奖品,而做你要求的事情,让你得到满足感,但是这样却剥夺了他们的满足感和个人成就感。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为什么不推荐长期使用奖励手段?

    给孩子奖励,让孩子听话,确实是很流行的一种育儿方式。但深究起来,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的操纵。父母对孩子操纵和控制越多,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就越小,也越难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内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甚至明明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因为奖品不够有吸引力而轻易放弃。

    1.物质奖励只能刺激短暂动力

    这方面的心理学实验也非常多,比如著名的“雷珀实验”。心理学家雷珀找到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组。对一组的孩子,许诺画得好就给奖励;对第二组的孩子,鼓励他们说“非常期待经常看到你们的作品”。

    两个组的孩子一开始都非常开心地画画,第一组的孩子因此而不断得到奖品,第二组孩子不断得到了赞赏。可是三周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一组的孩子兴趣明显降低,不太愿意主动画画了,因为同样的奖品,吸引力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没有吸引力。而第二组的孩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画画,兴趣依旧很浓厚。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这个实验是经过多次反复操作验证的,每一次的结果都一样。孩子因为对奖品不再感兴趣,而放弃了原本很喜欢也很擅长的画画,和自己的天赋分道扬镳。父母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引以为傲的奖励大法磨掉了孩子的天赋。

    这也可以看出,孩子对奖品的期待其实是不断提高的。香港教育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物质其实只会刺激子女短暂动力,久而久之只会索求更多,变本加厉。

    刚开始给孩子说,考到了前三名就给买一套喜欢的文具,孩子实现了,马上就会说:“下次我考第一名,你给我买一双耐克的球鞋好不好?”也许家长们觉得这个要求也还挺合理,但是再下次孩子参加市里的比赛得了奖,他又会要求奖励什么呢?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2.无法激励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父母而言,其实还有另一个难题:该怎样设定奖励的标准呢?假如我们要求孩子考95分奖励一个玩具,那孩子就会努力以95分为奋斗目标,可是,也许他的潜力激发出来可以达到100分,但在奖品的引导下,他却只以父母规定的95分为奋斗目标,努力达到95分这个低标准。

    我们大人考证也是一样的,追求及格就好,反正及格就可以拿到证了。明明努力可以达到70分,可是达到70分似乎也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那就以60分为奋斗目标吧。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这样的心态。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所以,很多孩子在长期的奖励激励下会习惯于完成家长规定的最低标准,而不会发自内心地想拼尽全力去做得更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唯一的目标和动力只是达到父母的要求拿到奖品。

    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习惯了这个游戏,就像狗知道怎样做能获得骨头一样,孩子知道了怎样能获得奖励,所以他们不需要很费力就可以装成乖孩子,达到我们期望值的最低标准,从而获得奖品。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用爱、关注和认可来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即使没有奖品也应做正确的事

    仔细想想,我们给予奖品,让孩子按着我们的要求来行动,实质上

    只是在用我们的意图操纵孩子,而且还借着“为他们好”的名义。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们总是忙于做这些有奖励的事情,就会忽略了很多其他事情。时间长了,他们容易丧失判断力,不知道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只知道去做有奖品的“任务”。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这样孩子就逐渐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只知道领取任务,然后完成这些任务。可是我们作为家长,有责任让孩子知道,

    即使没有奖品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才应该是长期的教育策略。

    那么如果没有奖品,怎样激励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呢?其实,真正能激发他们内驱力的不是物质,而是家长的爱、关注和认可。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罗宾·格瑞尔博士在他的《为一个和平的世界而育儿》中提到:

    表扬和奖励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被教育和抚养长大的。想要用赞赏和认可来取而代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然而后者会让你和孩子都感觉更充实,并加深你们的亲子关系。表扬或其他奖励的确可以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想或者不爱做的事情,但是,他们并不快乐。因为幸福只能来自让我们内心感到满足的东西,而这并不需要别人的掌声。

    相对于玩具或者其他物质奖品,孩子更容易为了获得我们的爱、关注和认为而努力表现。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就应该让孩子启动他们的内驱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喜欢的事情,将更多精力用在自觉做喜欢的事情上面,而不是被我们的奖品牵着鼻子走,丧失了兴趣、思考和判断力。

    《安家》房似锦奖励希希小红花,奖励好用,为什么我还是不推荐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比如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我们可以鼓励他:“你做得不错嘛!”“你看起来很开心哦!”孩子会在你的启发下,发现他对这件事情充满了热爱和成就感。
    • ​如果孩子告诉你他在幼儿园或小学做了些什么,也可以多询问孩子当时的感受。“你喜欢做这件事情吗?”“你觉得你做得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做的事情有兴趣,如果他做得很好,你会很欣赏他。
    • 孩子做事情有进步,或者达到、超过预期,我们更应该嘉奖他们,但绝不是用物质。比如,陪孩子一起做一个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像拼一个超难的积木、一起扮演戏剧、一起做蛋糕披萨吃等,这比给他买一个小蛋糕吃更开心;允许他周末邀请好朋友到家来玩一天,让他当小主人招待客人,我们给予配合;让他来给家里的宠物猫、小鱼、小乌龟喂食聊天,等等。

    我们要相信,只有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和追求某个目标,想要完成某项任务时,他才会有成功的愿望,才会激发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也只有这样,当他们实现目标时,才能从内心获得幸福感。而我们作为家长,要做的不是用外部奖励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又一个好的结果,而是用更多的爱、关注和认可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