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说起人与树的动人篇章,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平淡得如同唠家常,却给人一种震动人心的感动。

这份感动能穿越时空,历千百劫而不衰,树已然成了故人的化身、思念的寄托。望着亭亭如盖的枇杷树,项脊轩主人在悲痛中能得以一些慰藉,也会感叹时光流逝之速吧。

同样是主人手植的还有桐城姚鼐手植银杏。这是一株树龄为260余年的名木,树姿雄伟秀丽,生长在桐城中学校园内东北隅的惜抱轩旁,而这里曾是清代桐城派文学大家姚鼐居住过的地方。

姚鼐出身翰墨世家。姚氏十世迁入桐城县城,先后居天尺楼、雁轩、树德堂、初复堂。姚鼐八岁那年(1738)由树德堂徙居初复堂,后建惜抱轩书屋,居读日久,植银杏树以纪。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颇负盛名,为桐城派文学理论集大成者。他继承方苞和刘大魁的学术思想,使其发展成为桐城文派理论的完整体系,把桐城派文学理论推向一个高峰。‍

如今,桐城中学为古树勒石立碑,碑文正楷阴刻:“本校东隅,原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惜抱先生故居。姚先生自公元1738年来居于此,至1955年划归本校改建教学楼,姚先生及其后裔计居217年,此银杏树乃姚氏园中故物。建栏保护,以供观赏,如睹前贤之风范,因刻石纪念。一九八六年秋,桐城中学志。”

一届届桐中的学子每每驻足古银杏前,瞻仰其姿,定会如沐先贤遗风,倍加努力向学。树给予人的,又何止为观赏呢?

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圆柏不仅姿态优雅,寿高千古,且南北适生,分布广泛,在安徽就有500年以上一级古树和名木80多株。最为知名的当属宿州“闵柏”,位于宿州市埇桥区闵祠院内。相传为孔子门生闵子骞手植,遂被誉为“闵柏”

闵子骞名损,春秋时鲁国人(后移居宋国相邑东,即今宿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鞭打芦花的故事,流传至今。闵子骞领会孔子的教诲,就在他的出生地种下了柏树和银杏这两棵树,被后人称为“孝子树”

后人念闵子骞德高,建“闵祠”,在历代屡圮屡建的过程中,遗留下这株圆柏。据专家推测,其实际树龄约800年。老树干圆混不裂,两大侧干高挺,树冠浓荫,生长健壮。它能历经风雨战乱,离不开闵氏后人的用心呵护,它将继续见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

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古树给后人以丰厚的文化遗产,也与所在村庄和居民休戚与共,相依共存。

相传,项氏祖先从原徽州婺源(现属江西省)迁居休宁县祖源村落脚时,在所谓天门开阔、地户紧闭的来龙山脉上广植南方红豆杉等佳木,并依地势建廊庭小桥,修建先贤庙、佛殿等,以平添锁钥之柜,构成祖源村独特壮观的水口园林,祈示“龙脉”对山村的护佑。

项氏在祖源村繁衍生息了39代。历经战火和灾荒,仅留下村口与村尾的3株南方红豆杉巍然鼎足而立,俯视山村岁月流年。其中一株南方红豆杉位于“龙首”,树龄约1000年,立地海拔685米,被尊为神树,受人善加养护。

祖源村坐落于来龙山山腰盆地,茂林修竹,古木蓊郁,是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正是南方红豆杉千年古树使徽州先民建设稳定美丽家园的传统代代相传,为后人留下了植树护林、生态优先的厚重历史活标本。

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古往今来,多少古树渡尽劫难而长生于世,与世世代代人精心护养密不可分。古木泽被一方厚土,惠及山乡生灵;人类敬重它们如神灵,使它们免受人为的破坏,在其经历灾难后悉心修护。人与树和谐共生,相依相存。这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值得我们将这份朴素的传统永久流传。

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安徽古树名木》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气候温和适宜,生态多样,树木繁多,据2015年全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古树34766株,名木148株,这些古树名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研究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全面展示我省古树名木在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观赏美学等方面的特殊价值,使全社会更加重视古树名木工作,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对全省古树名木进行认真的检测、登记、拍照、建立档案 ,并细致整理。

穿越时空的守望——评《安徽古树名木》

《安徽古树名木》 安徽省林业厅 编 黄山书社 出版

《安徽古树名木》即在此基础上,精选安徽省一级古树和名木390株,涉及34科69属84种,编纂而成,其中,一级古树304株,名木86株。

本书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安徽古树名木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图片精美、文字简练,具有较好的出版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