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漫步老漢口,在舊俄租界區,有這麼一座歐式房屋引入注目: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該故居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51號,原漢口俄租界鄂哈路9號,建於1912年,由他詹天佑親自設計監造。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1912年至1919年期間,詹天佑一直在這裡工作、生活直至去世。他為了中國鐵路建設,幾度舉家遷移,該故居是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也是武漢市目前保護最完整的科學家故居。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落地窗,一棟具有歐式風格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映入眼簾。蔚藍的天空下,在眾多舊租界區的裡份洋房中,它顯得十分特別。雖有西式風格,但又有西關大屋之特色。

詹天佑故居佔地面積782平方米,建築面積920平方米。建築三面環以迴廊,東立面迴廊採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則為廊廡。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主入口為八字石臺階,兩旁栽有繁花綠植,大門、走廊居於正中,呈內走廊佈局。上下走廊兩側各有三間大小不等房間。頂部為紅瓦四面坡屋面,設有閣樓和老虎窗。

當年,庭院裡除了有花草,還種植著葡萄。詹天佑在工作之餘,就會來到庭院裡散步歇息,舒緩一下心情。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在其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期間,他主持修築了粵漢鐵路武長段(武漢—長沙)、川漢鐵路漢宜段(武漢—宜昌)以及粵漢碼頭;創立了中華工程師學會;指導設計了武漢最早的長江大橋結構圖等。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作為我國近代史上的科技界先驅,詹天佑被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在小學課文中,一篇《詹天佑》令我印象深刻,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那一段鐵路,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這條鐵路的成功修築,不僅給藐視中國的西方列強一個有力的回擊,也反應了中國實力、中國人的智慧。而主持修築者正是詹天佑,自此聲名鵲起,震驚中外。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1912年7月,詹天佑奉命出任粵漢鐵路會辦(後擔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籌建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等鐵路幹線。為了便於工作,他親自設計建造在漢口居住的房子,並偕全家由廣州遷到此處。 此後,詹天佑在漢口生活了7年,也是他人生旅程中的最後7年。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在這期間,他主持修建漢粵川鐵路;為維護主權、加快修築漢粵川路而周旋於各帝國主義國家代理人之間;為培養工程技術人才,以利國家建設,創立廣東中華工程師會;為鐵路建設撰寫了《京張鐵路標準圖》《京張鐵路工程記略》《《京張鐵路工程紀略及圖冊》新編華英工程字彙》等書籍;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為了鐵路事業,國家建設與發展,詹天佑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健康日損。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腹疾嚴重、心力衰竭,病逝於漢口仁濟醫院,終年58歲。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詹天佑在臨終前,遺囑三情:一是振奮發揚中化工程師學會,興國阜民;二是慎選人才管理俄路,以揚國光;三是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鐵路。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在這份遺囑中,詹天佑沒有片言隻語涉及他的個人私事,聞者無不深受感動。詹天佑終其一生,為中國鐵路工程事業奔波,培養了我國第一批優秀鐵路工程技術人員,無愧於“中國鐵路之父”的尊稱。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1993年1月詹天佑故居被闢為陳列館。2001年6月25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2月,併入江漢關博物館。

詹天佑是廣東人,為何在武漢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舊址

詹天佑故居陳列分原狀陳列和輔助陳列。原狀陳列主要恢復了詹天佑一樓工作室,以再現當年詹天佑在此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二樓房間暫未開放。

現有文物藏品43件﹝套﹞,包括有詹天佑出國留學時使用的木箱,修築鐵路時用的計算尺,工作學習用的英漢大詞典及詹天佑親筆題字送給其子的照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