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警衛王明富回憶:隨毛主席第一次回韶山

文章摘自:人民政協報,作者:王明富 。

每當我誦讀毛澤東的宏偉詩篇《到韶山》時,就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想起許多許多。因為此首詩就是他為了中國革命,為使“日月換新天”,闊別32年後,第一次回到故鄉期間寫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暫時間內,韶山沖所湧現的一個個動人場面,仍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貼身警衛王明富回憶:隨毛主席第一次回韶山

1959年6月26日晨毛主席在父母墓前祭拜(後排右5為作者 王明富)

著名詩作《到韶山》的誕生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視察湖北武漢工作剛剛結束,就在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和時任公安部長羅瑞卿的陪同下,從武漢登船東下江西九江。登岸後即乘汽車在一條公路上馳行。前面是到哪裡,作為隨衛人員,我們未被告知。經過一段時間的顛簸,才知道是到了毛主席久別的故鄉——湖南湘潭韶山。這時所有隨員無不興高采烈。

到達韶山,已近傍晚了。毛主席的座車開到他的故居對面,一座新建於南山坡上的房子旁邊。這裡就是當地為他準備的住處。此處青山環抱,顯得十分寧靜。也許是毛主席回故鄉來得突然,也許是他事先打了招呼,不要驚動鄉親,不要搞什麼歡迎儀式。只有時任省委書記的周小舟和村幹部、村中長者在那裡迎候。

32年前,毛主席就是從這裡告別父老鄉親,衝破重重危難,走向革命征途。經過幾十年的鬥爭,革命取得了勝利。新中國已成立十週年了,如今才得以抽暇迴歸故里。回到韶山的當天晚上,警衛局沈同處長告訴我們,今天到了毛主席的故鄉了,晚上毛主席請客,我們從北京來的警衛、秘書、醫務等服務人員也都在邀請之列。平時我們總覺得自己和毛主席是一家人,今天怎麼成了客人了?不由多思就以客人的身份去赴宴了。我們到時,毛主席邀請的宗親鄉鄰已是高朋滿座了。客人到齊後,毛主席舉著杯,十分親切地到每個桌前同客人們碰杯,以示對客人誠摯的歡迎。雖然席間沒有更多的祝酒、歡迎等客套話,但大家都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之中,當晚吃了什麼飯菜,都記不得了,但毛主席熱情舉杯同自己碰杯的情景,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也許是對故園32年往事的回憶,對父母、親人的懷念,對風雨坎坷中奮鬥數十年的追思,回韶山的當晚,毛主席的住室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寫下了著名詩篇《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到父母墳前祭奠

第二天清晨,天剛放亮,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毛主席沒有通知任何人,僅有當時值班的一名警衛人員隨行,邁著輕快的步伐,蹚著沒膝深的雜草,從山坡爬上山樑,順路向西走。不一會,從後面追上來的隨行人員也都跟在毛主席的後面,毛主席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在前面走著,此時誰也不知道毛主席要去什麼地方。從後面趕來的一位省公安廳的同志說:“這是去毛主席父母親墓地的路。”果然走不多遠,毛主席在一個由黃土新修過的不太高的普通墳墓前肅然停住,在墳前默唸片刻,向左右環視著,似乎尋找什麼,可是我們昨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主席一清早就去謁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沒有什麼準備。正在為難之時,沈同處長隨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遞給主席,主席滿意地獻在墳前,然後深深地鞠了3個躬,肅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著。數分鐘後,他懷著依戀之情,小聲說了幾句話,當時我沒有聽清楚主席說了些什麼,後來才得知他說的是:“前人辛苦,後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當天晚上他在和羅瑞卿交談時說:“我們共產黨人不講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長,不能忘。”

貼身警衛王明富回憶:隨毛主席第一次回韶山

毛主席和韶山的鄉親們合影

告別墓地下山後,在一位毛氏宗親的引導下,來到毛主席故居,這時在故居的場地上,聚集了很多歡迎毛主席的鄉親,毛主席高興地向大家招手致意,鄉親們爭先向前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走進故居後,屋內基本上保持著原有模樣:原來的土牆還是土牆,不過修整後加高了一些,主席首先瞻仰了父母親的住室,仔細地看著室內的大小陳設,隨後又進了毛澤民、毛澤覃等人的住房。當走進養牛的小屋時,帶領我們參觀的同志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個鐵牛鼻子說:“毛主席從小就愛勞動,七八歲就幫家裡放牛,這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物。”毛主席看了看鐵牛鼻子,笑著對大家說:“靠不住,你們別相信,這個東西不知道從哪個山上撿來的。”說得大家都開懷笑了起來。出了家門,有一棵枇杷樹,導遊同志說:“這是毛主席少年時種的。”開始毛主席說記不清了,後來又說:“有可能。”從故居出來後,去門前同熱情看望毛主席的鄉親合影留念。

難捨鄉親情

 離開故居,毛主席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取道去韶山小學,看望老師和同學,在全校師生熱烈歡迎和“毛主席萬歲”聲中,毛主席顯得特別高興,他走到老師和同學中間,親切地同小朋友交談著。少先隊員給毛主席戴上紅領巾,向毛主席行了少先隊禮,接著毛主席被可愛的韶山少年們圍在中間。對他們來說,毛主席既是領袖又是鄉親,從親人的言談中,他們早已知道了許多毛澤東的故事和趣聞,今天在學校真的同毛主席站在一起,大家心裡都很激動。一張張笑臉,像朵朵鮮豔的花朵,向著毛主席綻開著,傳達著濃濃的春意。這一場面被攝影記者侯波攝入鏡頭,成為歷史性的紀念。

毛主席告別了韶山小學,回到住所,此時已是上午九、十點鐘了,昨日旅行的疲勞,通宵的不眠之夜,清晨後的忙碌,毛主席該是休息的時候了。

下午3點多鐘,毛主席在隨行的領導陪同下,到韶山水庫游泳,因交通不便,下車後要走一、二里路才能到達水庫,在步行中,毛主席會見了許多鄉親,他們隨毛主席同行,邊走邊談。有一位五六十歲的婦女,據說她的丈夫叫毛福軒是毛主席在鄉里最早介紹入黨的一個,後來被國民黨殺害了。今天見到了毛主席,想起往事,倍加傷感,兩手拉著毛主席的衣袖,一邊走一邊哭著述說往事,十分悲痛。毛主席心裡也很難過,深情地勸說著這位烈士的親人,以沉重的語氣連說:“革命勝利了嘛!革命勝利了嘛!革命勝利了嘛!”語氣一聲比一聲高亢,心情一次比一次沉痛,在場的韶山鄉親和隨行人員,無一不為這悲壯情景所感動。是啊,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獻出了六位親人的生命,為了革命,韶山人民和全國人民獻出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主席《到韶山》這兩句詩句,正是對中國革命百年奮戰英勇獻身的悲壯歷史的最好寫照,也是對革命先烈在天之靈最好的慰藉。我們這些隨行人員在以後的數十年曆程中,每當讀到這首詩時,那種悽切悲壯的情景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去游泳及回來的路上,毛主席同鄉親和王任重、周小舟兩位書記的談話中心,轉向稻秧密植的主題,當時曾有“密植就是越密越好”的說法。毛主席說:“我是中間派,主張不密不稀。”談到增產時,有些老鄉說:“這幾年雖有些增產,但是付出太大,成本太高。”毛主席深感老鄉所說情況很實在,深有所感地說:“這樣看來是得不償失了。”毛主席的心裡總是像一團火,無論走到哪裡,都在探索著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道路,無論這個道路多麼曲折艱難。

在游泳回來時,毛主席很熟識地走進一個院內,尋訪一位李大嫂的家,可院內已沒有人知道李大嫂的去處了。毛主席顯出幾分惆悵與懷念,他感慨地對隨行同志說:“32年前,我就是從李大嫂那間住房後窗跳出脫險的,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回來過。”當晚毛主席請了韶山的老人到家裡做客,請他們吃了晚飯。

第二天下午1時30分,毛主席告別韶山,臨行前接見了全村和趕來送行的鄉親們,並同他們照相留念。汽車離開韶山時,毛主席提出,他要步行與坐車結合離開家鄉,即在1小時中坐車50分鐘,步行10分鐘,以示對生身之地的留戀,可是他有時一直步行了幾十分鐘也不肯上車。在步行中,許多行人好像在做夢似地,突然發現是主席在和自己握手談話。有的行人,從毛主席身邊走過,當時沒有認出是毛主席,復又驚喜地跑回來,向毛主席問好。還是小朋友們和年輕人敏感,他們很快就認出人群中的毛澤東。

 “是毛主席!”一個小朋友驚喜地喊道。

“我不是毛主席!不過有點像他。”

“你就是毛主席!”其中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學生肯定地說。這些小朋友即刻跑著向四周傳送喜訊。

“我們看到毛主席了!我們看到毛主席了!毛主席就在前面!”

接著一群群的社員,從田野路旁,擁上前來,伴隨著毛主席邊走邊談家常。毛主席問旁邊的一個小學生:

“今年幾歲了,上學沒有?”

“十三歲,六年級。”

毛主席又問鄉親們:

“這裡的稻子好不好,是今年好,還是去年好?”

“今年稻子長得好。今年種得早,肥料多。”

毛主席滿意地點點頭。就這樣,毛主席走了很長一段路後,親切地對大家說:

“我要走了,下次再來看你們。”

“我們也要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一個聰明的小學生依依不捨地說。

毛主席停下腳步準備乘車,路旁的群眾紛紛圍上前來,同主席握手。一箇中年婦女抱著三、四歲的孩子鑽進人群,激動地對孩子說:“快看看毛主席。”這時另一位青年婦女,抱著一個不滿週歲的孩子,擠到毛主席身邊,把孩子的小手遞給毛主席說:“快,給毛主席握握手。”毛主席微笑著親切地握了寶寶的手。

汽車發動了,毛主席告別了韶山,告別了沿途的鄉親,駛向遠方,隨著車輪的轉動,一幅幅人民群眾真誠熱愛人民領袖毛主席,和毛主席關心人民熱愛人民,同人民休慼與共水乳交融的情景,永久地留在了大家的記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