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接受優良的教育而費盡心思的故事,他們為了讓孩子能進更好的學校,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不惜搬家,買學區房,託關係,甚至開假證明,搬入貧民窟。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回顧整部電影,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不同環境下,不同的人性,更讓我看到了為人父母的辛酸與焦慮。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似乎成為了每位父母掛在嘴邊的口號,也是放在心中的信仰。

於是,擇校便成了所有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

朋友小A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於是,她著急的四處打聽各處幼兒園的師資力量以便作出比較。

我覺得奇怪,只是幼兒園而已,又不是中考高考,有必要這麼慎重嗎?

她卻告訴我,孩子從小要贏在起跑線上,不然社會壓力這麼大,將來孩子要怎麼應對?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不可以走錯一步。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01初為人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

我常常聽到許多母親說,哪怕是自己節省一點,吃穿簡陋些,也要讓孩子擁有最好的。

《不焦慮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一書裡曾提到這樣一個現象:做母親之後都會有一個想法,“既然自己做了媽媽,就必須全心全意做一個好媽媽。”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而這種想法對於母親來說並非是一個可做可不做的選擇題,而是一個天經地義、母庸質疑的“事實”。

也許這種想法就是父母產生焦慮感的原因吧。

他們來到人間走這一遭,看慣了塵世間的庸碌與煩擾,嘗過了生活裡的苦悶與磨難,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他們一樣經歷痛苦。

他們希望儘自己所能,為孩子鋪平道路,不僅僅是“起跑線”的擇校問題,甚至將來的工作,婚姻安排等,有些家長都想一手包辦,他們希望孩子的人生是完美的,是不用經歷苦難的。

他們用盡自己所有的力氣為孩子鋪路,又會擔心自己做的決定要錯了怎麼辦,畢竟第一次當父母,誰又能保證自己每一步都是對的呢?

他們擔心的太多太多,既擔心自己不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又擔心外面的環境會讓孩子經不起誘惑,他們心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太累,卻又害怕孩子將來面對社會競爭時會被淘汰。

父母的焦慮是從骨子裡帶出來的,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將付出一生。

02父母的過度保護,不一定能讓孩子全面發展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父母省吃儉用讓孩子去國外留學,沒想到孩子竟在國外“炫富”,拿著父母辛苦省下的錢,三天兩頭請朋友胡吃海喝。

父母只能懊悔道,本以為是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開闊眼界,早知道孩子會變成這樣,就不送他出國了。

其實孩子的未來本就沒有確定性,可父母往往會為了一個可能性就拼盡全力,這就是父母啊。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父母會為了孩子能融入班級的圈子,給孩子提供一切經濟力量,只為了讓孩子不被同齡人看不起,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完備的是非觀和消費觀,很有可能,父母的苦心會滋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所以,在為孩子提供物質基礎的同時,更需要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

03父母就是“起跑線”本身,不需過度焦慮

著名文學家老舍曾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軌跡並不由外在環境決定,對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便是父母的陪伴與言傳身教。

與其把時間與金錢放在為孩子選擇校園環境,而讓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不如多陪陪孩子,在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樣。

儘管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可誰又能說寒門不能出貴子呢?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冠軍劉媛媛曾在一場演講中說道,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印度電影《起跑線》:初為人母的焦慮,你有嗎?


被命運眷顧的孩子,也許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擁有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優勢,可一生這麼長,說不定也會有幸運兒在之後的人生階段通過自己的努力趕上呢。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還是要量力而行,不必太過焦慮,即便孩子未能被自己心儀的學校錄取,在將來的某一天,孩子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相信他們可以。


文/冷思弦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