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淮安一名1歲寶寶檢查出近視100多度,孩子家長嚇懵了,才1歲就近視了,以後每兩三個月得複查一次,防止屈光性斜視。

原來是看早教視頻惹的禍,原則上2歲內的寶寶是不應該看任何電子產品的。三歲之後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看電視,但節目內容需要家長提前進行質量篩選。

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將孩子交給虛擬世界,對於孩子自身成長沒有一絲好處。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鄰居家有個三歲孩子,因為父母長期在外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楠楠一直都在奶奶爺爺身邊。奶奶年歲已大,她不會玩智能手機,平日接打電話,就是普通的老年機型。

楠楠平日裡不怎麼接觸智能手機,而奶奶也不會讓孩子看電視,老兩口為了讓孩子有個健康的童年,索性就每天讓孩子聽故事、做手工。爺爺下班回家後,就帶著孩子去下面公園逛一圈,幫助孩子與周圍人如何做好溝通。

楠楠雖然只有三歲,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手工技能方面,要比平常人家五歲孩子懂得還要多。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但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沒時間陪孩子,就讓孩子看電視,在時間方面也沒有稍加控制,而這就導致了孩子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喜歡看電視和不喜歡看電視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會有差異呢?

1.親子關係不同

喜歡看電視的孩子,會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電視上。長期以往,在家長想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大吵大鬧的情況,而這個時候也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不喜歡看電視的孩子,會將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比如與一家人外出遊玩,一起和父母玩耍。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同時還可以讓孩子體驗到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2.閱讀能力差

孩童沉溺於電視的時候,思路會跟著電視情形走。動畫片大部分都屬於“快餐”形式,孩子還沒有消化完全,下個畫面就已經開始。喜歡看電視,會讓孩子將大好時間浪費掉,思維方式也被侷限。

看電視較少的孩子,對於父母的叮囑都樂於接受,而他們在閒暇時間,也會釋放自身的過多精力,而讀書就會變成孩子可能養成的好習慣。喜歡讀書的孩子,知識儲存量要比喜歡看電視的孩子多很多,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進步。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3.身體素質的差異

不知大家是否已經觀察到,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玩各種遊戲,從他們身上好像有釋放不完的精力。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如果長期看電視,就會讓他們不願意運動。

不少家庭出現肥胖兒,而看電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平時喜歡運動的孩子,他們很少會出現肥胖兒,而且身體素質也比較好。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如果孩子已經迷戀上電視了,家長這個時候應該怎樣挽救?

1.控制看電視的時長

孩子看電視的危害性顯而易見,但如果家長一點都不讓孩子看,又顯得不近人情。家長可以與孩子商議看電視的時長,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長不超過1小時,每次不超過30分鐘。對於節目類型,孩子可以自主選擇,如此一來孩子就很珍惜這段時光,同時還不會與家長慪氣。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2.鼓勵孩子多閱讀

只要想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晚,即便是80歲老翁想要讀書,也是件值得讚頌的事情。孩子在3-12歲的階段正好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閱讀可以提升思維能力,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專注於閱讀當中,可以讓孩子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對於出現的人物與場景,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的想象。

喜歡看電視與不喜歡看電視的孩子,時間長了之後會有差異。作為孩子的家長應適當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避免他們沉迷在電視內,只能接受被動信息。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更多精彩文章:

《爺爺一定有辦法》:溫馨故事背後,蘊含著愛的智慧與創造力

哈佛媽媽帶3個孩子走遍中國,女兒全校第一,培養學霸關鍵在小學

送孩子上幼兒園,父母“三做三不做”,可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長

養育孩子的關鍵在於:解鎖孩子生命的密碼,實現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