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塞上煤城不再產煤

  從冶煉時代到研發時代,從依託煤炭到依託產業鏈,惠農在長期複雜的轉型道路上,準確把握產業轉型升級規律,避免盲目追求產業結構高級化

  近年來,惠農培育了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業有重要影響的產品和企業,同時形成了特種合金、金屬製品、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鏈,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7%

  在賀蘭山以東、黃河以西,有一片因黃河灌溉大渠“惠農渠”而得名的肥沃土地,數百年來惠澤著這裡的百姓。新中國成立後,地下蘊藏的豐富煤礦釋放“紅利”,又讓這裡成為寧夏工業的“發祥地”和我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城市。

  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曾是年產千萬噸煤炭的“煤都”,涉煤產業比重一度高達90%,近幾年卻沒有挖掘一噸煤炭。“煤都”轉型,是在痛苦中孕育新生。秉承著堅韌紮實、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惠農進入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快車道。“黑色外衣”逐漸褪去,因煤而困將成歷史,一批極具競爭力的“單打冠軍”正在這裡加速崛起……

當塞上煤城不再產煤

  盛港公司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提升改造項目

  “壯士斷腕”解鎖路徑依賴

  惠農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重點佈局的國家級工業基地。這座“塞上煤城”,曾為寧夏和全國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隨著資源枯竭、煤礦關停和企業外遷,因煤而興的惠農也因煤而困,產業層次較低、結構不合理、產業鏈短等發展瓶頸凸顯。

  “轉型說起來簡單,但到底該怎麼轉?經濟如何去支撐?如果沒有獨特的技術、市場,企業仍然生存不下去,我們也就走不出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惠農區委書記梁福祥說。

  面對產業接續斷檔、結構調整艱難、資源環境制約等困難,惠農區艱難而又堅決地選擇了關停轉。即便是財政收入遭受損失,也要壯士斷腕努力提升工業發展質效。

  “上世紀50年代,惠農區就有了第一個焦化廠,煤焦化產業歷史悠久,行業內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產品粗放、利用率低等情況。焦炭市場行情好了,企業經營狀況就好,行情一不好,企業就會虧損甚至停產。這樣一來,耗費了大量煤炭資源,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譚裕華說。

  絕不能讓“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淪為一句空話。2014年以來,作為傳統的煤化工行業,惠農煤焦化行業在經歷了去產能和環境治理後,規模小、設備落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被關停淘汰,多輪洗牌後,如今只剩下盛港等兩家煤焦化企業。

  “能夠存活下來,得益於我們對環保設施和循環產業的超前規劃和建設。2019年,我們投入16億元建設了年產120萬噸的煤焦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提升改造項目,上了高標準的環保設施。現在想想,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譚裕華說。

  只有淘汰落後和升級改造,舊產業才不會成為老工業城市轉型的絆腳石。裝備製造、電石化工、特色冶金……近年來,惠農區對傳統工業改造提升的步伐越走越快,黑色產業脫胎換骨,逐漸有了不再拼資源的底氣。

  立足實際延展提升產業鏈

  讓人意想不到,一家曾經用小爐子冶煉鐵合金的“傻大黑粗”企業,如今成為豐田汽車的供應商。“轉折點在2010年,當國家開始推廣大型冶煉爐的時候,我們就預感未來可能出現產能過剩,便開始尋求技術突破。”石嘴山市寶馬興慶特種合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凱說,將產品定位從傳統硅鐵合金調整為小品種精細化特種合金,主打多元合金孕育劑。

  這是一種用於精密鑄造的特種添加劑,下游產品涉及汽車、風電葉片、空調壓縮機等多個領域。“豐田汽車曲軸、排氣管等鑄造所需的合金孕育劑,80%來自我們企業。”王凱說。

  從冶煉時代到研發時代,從依託煤炭到依託產業鏈,惠農在長期複雜的轉型道路上,準確把握產業轉型升級規律,避免盲目追求產業結構高級化。

  “要符合當地實際,通過發展有特色、有基礎、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不斷進行產業鏈延伸,真正做到延鏈、補鏈、強鏈,使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往產品高附加值的路子走。只有這樣,發展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梁福祥說。

  被稱為“世界氰胺之都”的石嘴山市,擁有全世界70%的氰胺產能。作為主產區,惠農曾經有不少氰胺生產企業,但往往不賺錢。“以前工藝落後,產品單一,生產的都是雙氰胺、石灰氮等初級產品,生產過程中還產生大量工業廢渣。”寧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皓說,公司提升工藝技改、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能耗的同時,著手向雙氰胺產業下游延伸。

  如今,這家企業不僅將觸角延伸到電子線路板、航空航天等所需的電子級雙氰胺和微米級雙氰胺產品,還進軍醫藥行業,生產以雙氰胺為主要原料的鹽酸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觀的利潤、領先的工藝,讓嘉峰化工在行業內位居全國前列。

  歷經大浪淘沙,很多企業不再惡性競爭,而是依據自身特點各展其長。在圍繞優勢資源深挖潛力的過程中,惠農一步一個腳印地追尋特種合金和精細化工產業,工業產業結構整體向中高端邁進。在彌補歷史形成的產業短板的同時,加速再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產業集群孕育“單打冠軍”

  在惠農區以北的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家生產規模居國內第一、全球前列的“單打冠軍”企業正在崛起。“依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最新技術,我們建設了年產5萬噸的月桂二酸項目。對於項目前景,我們充滿信心。”讓寧夏恆力生物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祥充滿底氣的,不僅是企業擁有的技術優勢,更是來自周邊資源的配置優勢。

  “我們所有主輔原料都可以在周邊地區解決,特別是離廠區2公里的日盛江鹽公司能提供主原料輕質液體石蠟,而我們的產品又可以作為高檔油脂的原料運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可以說,與周邊形成了一個上下游閉環的產業鏈。”李學祥說。

  而對於日盛江鹽公司這一“以商招商”成立的企業,利用循環化特點,將建成我國最大的氯化石蠟生產企業,形成了以日盛江鹽公司為龍頭的氯鹼化工產業集群。

  依託產業鏈延伸、產業化聚集,有效降低成本,企業才會有持久競爭力,從而不斷促進產品研發、科技創新,最終擁有獨特地位。正是遵循這一規律,近年來,惠農培育了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業有重要影響的產品和企業,同時形成了特種合金、金屬製品、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鏈,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7%。

  “這些都是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和企業,輕易死不掉!就是要以它們為中心,形成產業集群,繼續做大做強。”梁福祥說,“十四五”期間,惠農規劃了5個百億園區,目前2個園區已經成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位,而惠農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又高於自治區15.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得到穩步增長。

  雙氰胺、ADC發泡劑、水合肼、鋼絲繩、香精香料……越來越多產自惠農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叫響。雖然不再產煤,但越來越多的“單打冠軍”成為支撐惠農未來工業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