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目前

已造成8人死亡,另外一人还在抢救中。据悉,中毒的9人为亲属关系,只因都食用了酸汤子而中毒。昨日,黑龙江方面传来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那么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呢?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米酵菌酸中毒的发生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在那时,我国一些地区就时不时发生因食用酵米面食品造成中毒的事件。

酵米面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使其充分发酵后捞干磨成湿粉,制作成各种地方特色食物。当时受条件所限,这些中毒事件的原因始终不明。

20世纪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样品中提取出该毒素,并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米酵菌酸又作为研究抗肿瘤疾病和细胞凋亡的一种工具试剂来使用。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 no sp)的食物中毒菌,其产生的外毒素-酵米面黄杆菌毒素A(简称黄杆菌毒素A,flavotoxin A)现证明即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米酵菌酸,化学名为:3-羧甲基-17-甲氧基-6,18,21-三甲基-廿二碳-2,4,8,12,14,18-七烯二酸。

米酵菌酸作为酵米面中毒和银耳中毒的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动物实验亦表明,米酵菌酸主要作用于肝、脑和肾等实质性脏器且以细胞内的线粒体最为敏感。国外有研究表明米酵菌酸作用于胰腺β细胞抑制葡萄糖引起的电活性而造成高血糖,此后又可转为低血糖,严重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米酵菌酸除对线粒体有破坏作用外,还可使部分巯基酶失活,因此解毒时可使用L-半胱氨酸等巯基化合物恢复由米酵菌酸所抑制的巯基酶活性,减轻或解除米酵菌酸的毒害。此外米酵菌酸具有抑菌作用,对霉菌、酵母及某些细菌均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12.5μg量的BA即可在平板上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食物中毒

1. 污染的食物种类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2. 中毒表现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进食后2~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3. 急救措施

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并尽快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4. 中毒预防

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禁止出售发霉变质的鲜银耳。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米酵菌酸的毒性最早认为是干扰糖代谢,以后人们一直研究其机制。1959年Welling等通过动物试验发现BA可抑制丙酮酸、α-酮戊二酸和苹果酸的氧化,对磷酸化过程的抑制更为明显。1970年Henderson以大鼠线粒体为材料证明了对氧化磷酸化的抑制部位不在呼吸链,而是线粒体膜上的ADP转运过程。Weidemann发现米酵菌酸增加ADP与线粒体内膜的亲合力,阻断ADP转运。Lauquin则证明米酵菌酸在线粒体内膜上与ADP载体形成复合物。于是吴洪娟等认为由于米酵菌酸与腺嘌呤载体ANT(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的结合,成为ANT的特异性非竞争性抑制剂,阻碍了ADP与ATP在线粒体内膜的交换,使ATP生成减少或消失;由于缺乏ATP,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效率低下,引起细胞内水钠潴留,细胞水肿;线粒体内膜依赖ATP的机制停止工作,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引起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模糊直至消失。作为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及细胞内主要的供能器官—线粒体,它的功能消失必将导致细胞、机体的死亡。


以往发生过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2014年7月

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者表现为发病急,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意识不清、昏迷等,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制作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2015年1月9日

非洲莫桑比克的一个村庄约230人(其中75人死亡)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精神异常等中毒症状,调查发现与饮用非洲酒有关(从非洲酒中检测出米酵菌酸,从非洲酒的制作原料玉米粉中检测出椰毒假单胞菌)。

2018年7月29日

浙江金华有一家三口进食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7岁女童出现多脏器衰竭。疾控部门从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米酵菌酸,在剩余的干木耳中未检测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2020年7月

广东省揭阳市发生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可疑中毒食品为粿条。

预防中毒

1、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2、不食用变质、发霉的木耳和银耳;干木耳和银耳泡发时应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现泡现吃,泡发时间不宜太长,且尽量不要剩余。

3、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4、购买湿河粉、湿米粉、粿条等食品时注意看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如超过保质期则不要购买、不要食用;看外观,注意有无霉变或色泽改变等;每次少量购买,尽快食用,如暂不食用或有剩余应放冰箱贮存,但不得超过48小时。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


注意:米酵菌酸极其耐热,即使是100℃的开水也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