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寄青春——追记武乡一中优秀老师史丽琴

三尺讲台寄青春——追记武乡一中优秀老师史丽琴

  史丽琴,女,武乡一中高级地理教师。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师德标兵、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长治市骨干教师、市模范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十大魅力女性,长治市知识界最具影响カ人物,长治市校园最感动人物;武乡县特级劳模、县十佳名师,县师德标兵,中国共产党长治市第九届代表,武乡县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020年4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辞世,享年51岁。


这是一种特殊的仪式,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3月6日,病床前,一位35岁的女患者面对鲜红党旗宣读了神圣的誓言。紧握的拳头,满眶的泪水,14年的奋斗在这一刻凝聚,观者无不垂泪。史丽琴,一个来自革命老区武乡第一中学的优秀教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面对选择,史丽琴毫不犹豫地回到故乡


1991年,史丽琴回到了母校,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

那是一个五谷飘香的季节。走在校园里,史丽琴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让她无法推卸的责任感。当她面对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她的心里是那样的激动。当她站在讲台上时,讲课的内容却不由地跳出课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每年一百左右的升学人数,每年少得可怜的回县毕业生,人才外流给老区教育事业形成的窘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责任,打乱了她的思绪。

成长于一个教育世家,史丽琴耳濡目染了教育事业的神圣,她在填报高考志愿栏中全部填写了师范院校,这使她的同学们都感到惊讶。大学毕业,当同学们纷纷向北京、上海及省城进发的时候,她却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在她的心里,装着的是老区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

史丽琴的讲课获得了同学们的共鸣、同事们的赞同。学生、同事都注意到了这位漂亮的新老师。她一回来便挑起重担,年年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刚放下高一教材,又拿起高二课本,刚走出高二课堂,又登上高三的讲台,每天史丽琴都在这样忙碌着,她有永远做不完的事。晚上,年幼的女儿成了她办公室的“常客”,当校园的灯光全都熄灭的时候,总能看到史丽琴背着熟睡的女儿摸黑回家的身影。

在学生的记忆中,听史丽琴讲课最轻松。史丽琴从不让学生买现成的试题,一来怕学生重复做一些无用的题目,浪费精力;二来不想让学生购买成套的试题,节约家长们的钱财。于是她成了学生们的“剪贴匠”,史丽琴总是根据教学要求,从各种试题中精心选题,剪贴组合,打印出来再给学生。

“把结果交给上帝,把过程交给自己。”这是史丽琴在一次教学交流中的体会,也是她实践的结晶。它凝集了史丽琴14年的心血和汗水。省教学能手、省优质课一等奖、市骨干教师、县首批名师、十佳教师……当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的时候,史丽琴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面对孩子,史丽琴用一颗爱心拨动着琴弦

同许许多多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一样,史丽琴的人生经历也面对着一个又一个艰辛,也面对着一次又一次走出大山的机遇。当看到那些艰辛的父母、渴望知识的山区孩子时,史丽琴拒绝了。

武乡是贫困山区,读书是山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出路,那些贫困的家庭为了把孩子送出大山,几乎倾其所有。面对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生于斯长于斯的史丽琴又怎能放下这些孩子呢?

学生在她眼里是孩子、是弟妹,而在学生眼里她就是妈妈、就是天使。生病的学生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困难的学生等到了她慷慨的接济,史丽琴用自己的知识充实着孩子们,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们。学生魏军不幸染上疾病,家境贫寒、远离父母,摆在魏军面前的似乎只有辍学这一条路。史丽琴把他带到了医院,跑前跑后为他治病。学校熬药不方便,史丽琴便在家里支起了药罐,一天两遍地熬。就这样,连一些亲戚都躲避的病人,史丽琴却照顾了整整一年多。木讷的魏军从此变得活泼起来。当他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地说,史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影响了我的一生。

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更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为了学生,史丽琴放弃了与家人的团圆。望着日渐消瘦的妻子,丈夫心痛。当医生告诉他自己的妻子患有乳腺疾病时,他更感受到了生活的失衡。那一刻,他几乎当场晕倒。然而,他又怎么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在课堂上晕倒了三次。

走进史丽琴的家里,洁白的墙上找不到任何装饰物,最醒目的是史丽琴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对史丽琴来说,床头成捆成捆的学生来信才是她最大的财富,而每封信背后的故事才是她人生中最精彩的内容,大家的爱才是她从教最大的收获。

病魔不断地吞噬着史丽琴的细胞,而信念却支撑着她,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面对病痛,史丽琴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誓言

2004年国庆,女儿外出旅游的愿望再次化为泡影。女儿已记不清这是母亲第几次失言,但却感到了几分不祥。10月3日,史丽琴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必须马上住院手术。

在过去的14年里,尽管她每周完成着28节课和10个自习,尽管每天的工作量是常人的两倍,尽管已经完成了28年的工作量,要她暂时离开这些亲切的面孔、突然离开这熟悉的讲台,还是那么地难。长假一过,她便出现在教室里。

10月6日,史丽琴一直熬到凌晨3时。那天,史丽琴连夜批阅学生的试卷。每一份都留下详细批语,没有时间和孩子们逐个面谈了,只好把话都写在试卷上。300多份试卷,她一如既往的从容,谁也没有发现这次试卷上的批语要比往常多了很多,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批语背后的沉重。

临行前,史丽琴第一次在学生面前落下了眼泪。本来想好要笑着离开,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她舍不下那三尺讲台,舍不下那些学生。话未说完,史丽琴匆匆而去,她不能让孩子们因她哭泣,她不想因为她的不幸影响学生的情绪。那一夜,史丽琴关掉了家里所有的灯,怕学生来看她,结果还是来了很多人。学生们是来安慰她的,最后却变成史丽琴安慰哭成泪人的他们。

病情没有史丽琴想象得那么简单。手术、化疗……呕吐、骨痛、浮肿,病床上史丽琴已经由不得自己,尽管她要回学校的想法是那样强烈。她只能和前来看望她的同事和学生反复打听学校的情况,能看到孩子们高高兴兴走出考场,成了她病中最多的梦。

现在,化疗夺去了她的满头乌发,药物激素改变了她的身材,剧烈的骨痛阻止了她轻盈的步伐,唯一保留的是她天使般的微笑。病床上的史丽琴还想给同学们上一课:什么才是坚强。

35岁的史丽琴不得不过早地接受生死的考验。夜深人静时,念及女儿每每泪如泉涌;遥想令她眷恋的讲台每每黯然神伤。自从登上讲台那天起,史丽琴已经做好在这里站一辈子的准备;自从递交入党申请那天起,史丽琴已经立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她不是计较命运的不公,而是在惦念自己未尽的责任。

(写于2005年,副题为编者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