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說起古裝劇,我們不免想到宮鬥題材,但這一次正午陽光為我們帶來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歷史文化正劇《清平樂》。


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清平樂》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我們聽說過太多,這樣的故事一般寫的都是宮斗的殘酷以及母憑子貴的橋段,而《清平樂》成為了古裝劇中的一股清流,她的著重點不在宮鬥,而在皇帝的自我鬥爭及外部抗爭。


劇中的主角“太子”是後來的宋仁宗,即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記住了該朝的名臣名相,歐陽修,韓琦,富弼,晏殊,范仲淹等等。這些名字在歷史書上的篇幅不多,所以一時很難聯想起來這些人的關係,分開來,我們在語文課本或者歷史書上都見過,但放在一起,一時半會兒還真搞不清他們彼此的關係。


北宋是一個非常開明的朝代,宋仁宗以仁道治國,廣開言路,打開了一個與天下士大夫共治的局面,三權相互制約,臣子都能直言進諫,崇尚禮治又自由開放,這個時代湧現了非常大的文豪及名臣,晏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富弼, 司馬光等。


這部劇還給我們描繪了當時的醫療,教育,文化,農業,商業,等各行各業的狀況。《清平樂》的播出還掀起了一股“宋朝熱”,大家都開始搜索宋朝有關的一切,這部劇也還原了很多歷史場景,讓觀眾對宋朝社會,宋朝人民,宋朝政治等有了初步的瞭解。


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清平樂》茶館聽曲


北宋年間不宵禁,宋朝夜市非常繁華,夜生活非常豐富多彩,就連天子也會晚上偷溜出宮聽個評書。


劇中曹皇后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她的背景與我們所熟知的足不出戶,待字閨中的女孩不一樣。她出身高門貴族,擅長騎射,還在學堂聽過學,還有離婚背景。她的人設從側面反映了宋朝教育發達;當時宋朝的女性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當時的社會比較自由開放。曹皇后上學的橋段,說明了當時教育普及廣,女性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該劇中,范仲淹是因晏殊舉薦到書院教書,這個背景也說明當時宋朝是比較重視教育的。 宋代教育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是面向民眾開發的,後來還發展了一種免費教育制度,讓教育可以普及更多的學生,讓窮苦出身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這個措施大大地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普及率和普通百姓入學的機會。


劇中的新科狀元王拱辰就是窮苦出身,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但他天資聰穎,刻苦勤奮,一邊幫母親照顧弟弟妹妹,一邊發奮讀書,十幾歲時便因才學卓著而遠近聞名。


劇中反覆出現的宋仁宗練書法的場景也非常的讓人嚮往,光是欣賞仁宗及各大文豪的書法就夠我們看一整天了。


北宋確實是文豪輩出的朝代,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為例,他的作品頻頻出現在教科書裡,他的文章精華片段相信很多人都能隨口吟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的文學成就舉世公認,後世把他與韓愈、柳宗元等八人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足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為官之後,歐陽修參與了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這成為他官場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因為新政推行後來的失敗,導致歐陽修後來一直難以獲得重任,在他被貶滁州之時,他也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清平樂》歐陽修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段節選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文章讀來神清氣爽,一氣呵成。


晏殊是北宋名臣,也是婉約派的著名詞人。宋詞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篇章,《清平樂》中,晏殊雨中漫步吟誦詞句,吟唱宋詞盡顯風流。宋詞之美躍然紙上,也非常完整地描繪了宋詞意境之美。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 晏殊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傳頌千古地的名句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范仲淹直言敢諫,勤政務實,雖在官場沉浮,但他的報國之心在朝堂朝外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推動”慶曆新政“是針對當時的內憂外患的局面做的改革,他主張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減免徭役,整修武備,發展農業生產,對北宋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此外,他在文學上也非常有造詣,詩詞散文流傳千古。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想要理清北宋各大文豪之間的關係,看《清平樂》這部劇就夠了

《清平樂》范仲淹


劇中出現的一幕:仁宗給皇后看稻米的這個片段,提到了占城稻和一季雙收,後來曹皇后還自己試種出了三季稻。事實上,北宋年間農業也非常發達,水稻技術成熟,當時水稻是從外部引進,並且推廣了復耕技術,水稻產量非常高,南方的水稻畝產可達到唐朝時期的三倍。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就有餘力發展商業及其他產業。在古代,士農工商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士大夫為首,北宋崇尚文化教育,所以民間非常崇拜文人,解決溫飽之餘,民間也興起了消費主義,直接導致商業也非常的發達。


所有這些場景都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對觀眾來說,也是一次非常好的科普教育。

#清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