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順鎮江志》1919版跋

該文從週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作為《至順鎮江志》1919版的跋,附於後。週中孚清朝人,曾入詁經精舍,就學於阮元先生。

《至順鎮江志》二十一卷,寫本,不著撰人名氏,前後亦無序跋。按錢氏《補元志》載有「俞希魯《鎮江府志》,無卷數。」,《江南通志》亦載之,稱為「元之郡人」。而《文苑傳》則雲:「希魯,字用中,丹徒人,闢從仕郎,歷官松江路同知,學習淹貫,金華宋濂推為先輩。有《竹素鉤玄》二十卷,《聽雨軒集》二十卷」。並不言及撰有《鎮江志》。

來自《藝文志》往往與傳不相符,正史已然,不特此也。然考是志「人物類•俞庸」下有「希魯」,注云:「字用中,庸弟,今從仕郎,衢州路江山縣尹。弟康,字大中,慶元路昌國州之儒學正。」,又考前後諸人,俱注有事實崖略,而此獨無之,且著之曰「今」,則是書其即希魯所撰者歟?其自列於「人物」者,即因其兄而連之耳。

至於是本標目,與錢氏《志》、《通志》異者,必係近人模仿鹹淳《臨安志》、至元《嘉禾志》之今稱,遂改易以為從古。而不知宋、元郡邑諸志,本不標年號者也。錢氏諸人則曾見原本,但作《鎮江府志》,故其著錄不與是本同,且因此而知是本之作於二十一卷,亦出於近人所妄分耳。

是本卷首為「郡縣表」,卷一以下自「敘郡」迄於「考古」,凡九十九類。今詳考志各類小序,有無參半。而「賦稅」、「土貢」、「官制」三類,皆誤以小志為一類;「壩閘堰」類又誤析出二類:曰「埭墶斗門函」,曰「圍垾」;「賦稅」類又誤析出一類,曰「常賦」;「土貢」類又誤析出六類:曰「舊貢」,曰「今貢」,曰「商課稅額鈔」,曰「造作」,曰「工墨」,曰「孳息」;「學校」類又誤析出三類:曰「書籍」,曰「田土」,曰「書院」;「教場」類又誤析

出三類,曰「營」,曰「寨」,曰「屯」,又將「江佐附」三字,當注「寨」之下,乃子目中之子目,亦作大字,遂不成文。

又「陵墓」類誤析出「冢墓」一類,「治所」類誤析出「倉庫」以下九類,「官制」類又誤析出「封君」以下十一類。

此皆傳鈔不明其體例,誤以為子目升作大目,以致門類復沓,漫無統攝,而其改分卷數,益可見矣。

嘗欲以其有小序者為類,無小序者為子目,然別無善本可證,故亦未可臆定也。至於卷末「天文」以下六門,全以四字為句,而注事實於其下,體近類書,則又原書之未善。

然其全書詳瞻,一疪不足以害之也。錄自《鄭堂讀書記補逸》十二。

注:

1.俞希魯,參見:https://byte.baike.com/cwiki/%E4%BF%9E%E5%B8%8C%E9%B2%81&fr=toutiao

2.週中孚,參見:https://byte.baike.com/cwiki/%E5%91%A8%E4%B8%AD%E5%AD%9A[%E6%B8%85%E4%BB%A3%E7%9B%AE%E5%BD%95%E5%AD%A6%E5%AE%B6%E3%80%81%E8%97%8F%E4%B9%A6%E5%AE%B6]&fr=toutiao

3.俞徳鄰,參見:https://byte.baike.com/cwiki/%E4%BF%9E%E5%BE%B7%E9%82%BB&fr=toutiao?hack=1#hack=1


分享到:


相關文章: